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黄河陆陆续续排沙,随着汛期变化,不是鱼都是虾 来自Deepseek - 黄河是中国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每年通过“调水调沙”工程(人为调控水流)或自然洪水,断断续续地排放大量泥沙,以减少河床淤积,防止洪水泛滥。 - **“随着汛期变化”**:汛期(一般在6-9月)是黄河水量大增的时期,水位和流速变化大,泥沙排放更频繁。 - **“不是鱼都是虾”**:这部分是比喻性的表达。字面上,它可能表示“河里没有鱼了,全是虾”,但更深的含义是: - **生态环境变化**:排沙时河水浑浊、泥沙增多,溶解氧降低,导致鱼类(对水质要求较高)难以生存,而虾类等底栖生物可能更耐受浑水,因此显得“鱼少虾多”。这反映了排沙对水生生物的短期影响。 - **俗语引申**:在民间,这类似“水浑则鱼虾不分”,比喻环境混乱时,好坏难辨;或者“鱼虾绝迹,泥沙当家”,强调人类活动(如排沙)改变了自然平衡。整体上,它传达了一种无奈:汛期排沙虽有必要,但代价是生态退 2. **为什么黄河要排沙?背景知识:** - **泥沙问题**:黄河素有“一碗水,半碗沙”之称,年均输沙量约16亿吨,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悬河”,易引发洪水。 - **排沙操作**:中国从2002年起实施“调水调沙”工程,利用汛期洪水冲刷泥沙(如通过水库放水),将泥沙“陆陆续续”排入大海。这虽缓解了淤积,但也带来短期问题: - **生态影响**:泥沙暴增导致水质恶化,鱼类产卵场被破坏,常见鱼种如黄河鲤鱼减少,而耐污物种(如虾、螺)可能增多。这就是“不是鱼都是虾”的现实依据。 - **汛期关键**:排沙多在汛期进行,因为此时水流强,冲刷效率高。但汛期变化大(如降雨量不确定),操作需灵活调整。 - **数据参考**:近年排沙期间,黄河下游泥沙浓度可达每立方米数百公斤,河水浑浊度剧增,鱼类死亡率上升(源: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报告)。 ### 3. **生态环境的深层含义:** - 您的这句话点出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排沙工程保护了沿岸城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冲积扇、洪积平原、三角洲和河漫滩的区别: 1. 沉积场所与位置: 冲积扇:出现在河床纵剖面坡度由陡变缓的地方,通常在河流流出山口处,地势由山区进入平原时沉积作用明显。 洪积平原:虽然未直接提及,但一般理解为由洪水携带的碎屑物在开阔地带沉积形成,范围较广,地势相对平坦。 三角洲:位于河流汇入其他相对静止的水体处,如河流入海、入湖以及支流入主流处。 河漫滩:出现在河流的凸岸,由单向环流侵蚀凹岸,碎屑在凸岸沉积形成。 2. 动力机制: 冲积扇:由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时,坡降减小,水流散开,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堆积形成。 洪积平原:主要由洪水携带碎屑物在开阔地带沉积,动力来源于洪水。 三角洲: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变宽,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沉积。 河漫滩:河流迁移弯曲过程中,碎屑物在凸岸沉积,洪水期时细粒物质叠积在边滩沉积物之上形成。 3. 剖面构造与沉积物特征: 冲积扇:沉积物堆积成半圆锥形或扇状,锥顶沉积物粒度粗,以砾石、砂为主,向边缘逐渐变细。 洪积平原:沉积物特征因洪水来源和沉积环境而异,一般粒度较细,但范围广泛。 三角洲:沉积体形态像三角形,纵剖面上具有三层构造,沉积物粒度从河口向海方向逐渐变细。 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底部为边滩沉积,顶部为河漫滩沉积。 #地理知识 冲积扇,三角洲,河漫滩,冲积平原#地理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9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5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54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4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