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养老机器人:科技赋能,温暖“银发时代”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传统养老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2%。在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智慧养老正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具备健康监测、康复理疗、情感陪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机器人,已逐渐走进各地养老机构,成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新兴力量。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AI+养老”成为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进一步为养老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行业整体对此持乐观预期。目前市面上的养老机器人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辅助失能老人恢复部分行动能力的康复机器人;二是承担日常照料与健康监测任务的护理机器人;三是侧重情感交互与精神陪伴的陪伴型机器人。这三类产品从不同维度切入,共同勾勒出智慧养老的技术路径与应用场景。 关于养老机器人何时能够进入普通家庭,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给出了明确的时间预期:预计3年左右,陪伴型机器人将逐步普及到家庭场景;而能够像专业护工一样为失能老人提供细致照护的机器人,有望在5年左右实现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这一判断不仅反映出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体现出从简单功能到复杂护理的实现难度与渐进特征。 养老机器人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款科技产品的推广。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有望有效缓解家庭与社会日益加重的照护压力,助力老年人享有更加体面、更有质量的晚年生活。当科技设备承载起关怀与守护的职责,它便超越了工具属性,成为保障长者安全、慰藉精神需求、减轻家庭照护负担的重要支撑。 展望未来,养老机器人从机构应用走向家庭场景的过程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发展方向已十分清晰。技术持续迭代、成本逐步下降以及产业生态的日益完善,将共同助推其普及进程。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机器人能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常态化配置,以科技之力温暖“银发时代”。 #养老机器人 #智慧养老 #银发科技 #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5: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