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6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1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53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00:00 / 05: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64
00:00 / 06: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28
越南彻底躺平了,近期批准建设南北高速铁路、老街—河内—海防铁路线,以及河内与胡志明市的城市铁路系统,均采用国际标准轨距1435毫米,融入中国主导的泛亚铁路网。而就在前不久,批准星链全资运营、削减美国商品关税等等,让出了网络主权,能源也要进口美国,农产品也要进口美国,汽车工业也对美国敞开大门,只保留了服装、电子等出口产业。 原来,越南一直遵循的竹子外交,现在是彻底的把竹子折断了,一人一半。 之前的高铁一直想搞自己的米轨(法国占领时期建设的,优点是便宜),因为这一轨距是越南铁路的主流,占越南铁路总里程的83%以上,但是与我国的铁路是不联通。再加上越南一直想要我们的高铁技术(引进日本,想玩二桃杀三士,被我方一眼看破),这个事情就停滞了多年。后续我们中老高铁建成,泰国的高铁也要加快,越南着急了。 既然无法保持独立,索性都开放,一方面以数字主权和能源市场为筹码引入美国资本,另一方面通过标准轨铁路接入中国主导的泛亚铁路网。胡志明市到河内的物流时间将从32小时缩短至6小时,物流成本降低40%。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对越直接投资同比激增217%,首次超过中国成为最大外资来源国。高通与三星宣布将联合投资30亿美元在越南建设半导体封装工厂, 这种双重开放正在催生越南独特的"混合经济生态"。在胡志明市的高科技园区,华为与谷歌、三星的研发中心仅一街之隔。 越南国会最新改组后,35岁以下议员占比达到18%,他们大多有海外留学经历,对中美竞争的认知更趋务实。抱着老传统的"革新一代"逐渐退出权力舞台,掌握英语和国际视野的"数字一代"正在崛起,以往的南方派,北方派,现在都成了开放派。 中国产的高铁车厢,美国液化天然气,都是他们喜欢的,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这个东南亚国家正在用创新的制度设计,试图将地缘风险转化为发展红利。这样的冒险是否会达成目的,说也说不清楚。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黄浦江边的工业遗迹丨吴周支线及吴泾火车轮渡遗迹 吴周支线,一条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铁路支线。1959年,上海市政府决定兴建沟通浦西与浦东的标准轨距铁路支线。在黄浦江用轮渡过江,西岸在吴泾,东岸为杜行,向北经三林塘至上钢三厂所在地周家渡,简称吴周支线。 1960年底,由上海铁路局组织施工建设的火车渡轮建成并试航成功,能容载重车十二辆,取名浦江号,东西岸各有一座轮渡栈桥。1961年3月吴周支线建成,9月28日正式验收,交上海铁路局接管。这条支线的建成,在当时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将吴泾地区的工业运输与更广泛的铁路网相连接,促进了地区间物资的交流与工业的发展。 在当年那个没有大型桥梁的年代,火车轮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列列装满货物的火车缓缓驶上轮渡,渡过滔滔江水,抵达对岸后继续驶向目的地。在工业蓬勃兴起的时期,吴泾地区众多工厂的原材料运入与产品输出,很多都依赖这条铁路支线和火车轮渡。 1962年,吴周支线因上钢三厂生产任务调整,全线封闭停用;1965年起浦东段铁路拆除,浦西段线路后改建上粮七库专用线。 吴泾火车轮渡是黄浦江上唯一使用过的火车轮渡。地处滨江东西的两座轮渡栈桥遗存至今,可见证上海工业发展史和黄浦江交通发展史的一页。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桥梁建设技术不断进步。黄浦江上一座座大桥横跨两岸,如闵浦大桥等相继建成。这些桥梁的通车,使得公路和铁路运输能够更加便捷地跨越黄浦江。 望着远处繁忙的闵浦大桥,心中感慨万千。这些交通设施的变迁,是时代发展的生动写照。吴周支线和吴泾火车轮渡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工业起步阶段的艰辛与努力。如今现代桥梁展现出的高效与便捷,代表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飞跃。我们在享受现代交通便利的同时,也不应忘记那些为早期工业和交通发展奠定基础的历史遗迹,它们是我们城市记忆与工业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间奇趣记录仪 #城市记忆 #城市变迁 #工业遗址 #火车轮渡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7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凡口铅锌矿至格顶铁路专用线是广东省重要的工业运输通道, 连接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的凡口铅锌矿与曲仁铁路格顶站。该专用线始建于1961年,1962年11月建成通车,全长7.89公里,采用标准轨距(1435mm)设计,与国铁网兼容。作为曲仁铁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用线解决了凡口铅锌矿产品外运问题,使矿区产品能够通过铁路网络运往全国。 历史与建设背景 凡口铅锌矿自1956年勘探发现,1968年正式投产,原矿品位高、储量大,主要赋存铅、锌和银矿。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至2009年的日处理矿石5500吨、年产18万吨铅锌金属量,原有公路运输已无法满足需求,专用铁路建设成为必然选择。曲仁铁路主线于1961年8月通车,凡口矿专用线作为其延伸部分,构成了完整的矿石运输通道。 技术特征与运营现状 专用线途经粤北山区复杂地形,董塘镇因喀斯特地貌被称为"水老虎",矿区实施了"地下帷幕墙"等工程保障铁路安全。线路采用内燃机车牵引,运输能力与矿区生产规模相匹配,1992年时年运输能力已达148.5万吨矿石。 目前,该线路仍是凡口铅锌矿产品外运主通道,主要运输铅锌精矿、硫矿等产品。格顶站作为交接站发挥关键作用,粤北铁路分公司在稳定矿区运输同时,积极开拓汝城铁矿、丹霞冶炼厂等新货源。凡口矿设有专业运输车间,2024年完成了江头道口改造工程,提升了公铁平交处的安全性。 经济与社会效益 专用线运营60余年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矿区已出现"第四代矿工"家庭。通过连接京广铁路网络,不仅便利了矿产品外运,更促进了仁化县与韶关市区的经济联系,形成了区域产业链。铁路运输的低碳特性也与凡口矿"国家级绿色矿山"的环保理念相契合。 未来展望 面对新发展要求,专用线可考虑电气化改造、引入智能化技术,并开发工业旅游等多元功能。同时需应对基础设施老化、运输需求波动等挑战,通过持续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条历经甲子的工业铁路,将继续为粤北地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仁化县董塘镇 #凡口铅锌矿 #格顶矿 #仁化历史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