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套是哈萨克斯坦第六大城市,地处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东岸,海拔低于海平面,#旅行#哈萨克斯坦 #环球旅行 阿克套港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国际海港,通过里海连接黑海和地中海国家,被誉为里海明珠。我从乌兹别克斯坦的努库斯火车站乘坐早六点多的跨境列车经过十五个小时,并在车上办理出入境手续后到达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小镇贝内乌。在贝内乌乘火车,大约6个多小时到达曼格斯套火车站,再乘坐105路公交车用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位于阿克套市郊别墅区的住处。阿克套是哈萨克斯坦唯一面向里海而建的城市,始建于1958年,最初作为铀矿和丰富的石油和金属资源开采的保密行政区,1963年正式设市。也是如今哈国境内唯一没有街道名称,完全根据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城市,每栋楼和公寓都有一个编号,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苏联时期筒子楼,楼外侧巨幅人物壁画与屋顶灯塔保留至今。屋顶灯塔是建于居民楼顶的导航装置,是阿克套的象征,也是观里海日落的最佳地点 。永恒之火纪念碑五座战士雕像环绕着永不熄灭的火种,告慰着二战牺牲的将士。伫立在里海边的前苏联战斗机,感觉穿越回了“苏联时代”。卡拉维尔帆船雕塑是12米高的哥伦布船复制品,矗立于现代海岸线,也是城市的新地标。阿克套城市不大,但交通便利,公交车大多是我国产的宇通。六路车可达机场和码头。前苏联时期曾经是有出入管制的秘密城市,现在是普通人自由行走,感受里海超长的海岸线的度假天堂。我和当地人一起乘坐游船在里海里感受着别样的轻松与自在。阿克套在哈萨克语中是“白色山丘”的意思,是一座被风蚀岩层剖开地质史诗的城市。岩层剖面随手可触5亿年时光断层 ,可寻觅古地中海化石。8公里的滨海步道我走了一遍又一遍,数亿年前的古地中海在此退潮,留下灰白色盐碱滩涂与嶙峋的白垩纪岩层。碎石或许曾是沧龙的栖所,咸涩的海风里仍裹挟着远古洋流的密码。如今的里海不是海,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这里没有喧闹的旅游团,有的是零星散步和晨练的居民,一家人共聚的美好,假期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海边嬉戏的欢声笑语和义务捡拾垃圾的大学生。黄昏降临时刻,阿克套被琥珀色暮光浸透,退潮后的盐滩化作天空之镜,晚霞在镜面上点燃液态火焰。人类文明的棱角终向自然臣服,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在《当代英雄》中描绘里海“如忧郁巨人的瞳孔”。我想它本就是地球写给时间的情书,每个标点都浸染着永恒的味道。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16
#骨头#5月前
阿克套之行最大的感受是哈萨克人的热情和友好。我参加的一日游小团有11个人,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其她的都有20岁左右的小姑娘,在车上向导专门让我做自我介绍,我很自信地用英语和中文介绍了自己。她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欢迎。不要问我为什么会如此自信?因为她们也不懂英语和中文呀[憨笑][憨笑][憨笑] 坐我旁边的几个哈萨克小姐姐一路上都在问我去过阿拉木图吗?中国漂亮吗?你结婚了吗?……我拿出江南旅游时的视频给她们看,她们激动地说好漂亮,她们也想去中国[偷笑]路过1000坚戈钱币上景点时她们拿出钱比划给我讲解。当我拿出五星红旗拍照时(事先问询了导游的),旁边的游人纷纷竖起了大姆指说中国。 吃饭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用俄语/哈萨克语聊天,这种情况下,其实我只要闷头吃饭就行了,但另一个车的导游主动坐过来说你是中国人吧?他说他去过西安,会一点点汉语。并把大家聊天的内容用简单的汉语翻译给我,让我也能参与他们的聊天;他们问我:今天的景色漂亮吗?中国有这种景吗?我说:今天的景色非常壮观,中国也有很多,如长城兵马俑……这些都是中国人用智慧创造的奇迹。我不知道谷歌离线翻译会准确把这段话翻译成俄文吗?但我从手机里调出我去长城和去西安的照片时,他们都张大嘴巴惊呼漂亮。 于是出现一副和谐的画面:一群说哈萨克语俄语的和一个说中文的开始热情聊天,说什么互相都不知道,但脸上带着的真诚笑容和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就像一群老朋友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在阿克套被温暖和感动包围着的日子。#旅行#环球旅行#哈萨克斯坦 阿克套作为被荒漠和里海包围的新兴港口城市。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这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来自阿克套人民的热情、友好和作为一个中国人无比的自豪感。 阿克套市民的热情,是哈萨克斯坦人天性淳朴的体现,也与中哈共建“一带一路”的长期互动密不可分。“中国”二字在哈萨克斯坦自带友好滤镜。 阿克套市的克耶克勒巴耶夫文化历史博物馆是了解哈萨克斯坦西部文化的重要窗口,以哈萨克斯坦著名作家阿比什·克耶克勒巴耶夫命名,展出了其生平照片、个人物品及办公用品,代表作《门扉》泛黄的手稿与老式打字机构成时空隧道。得知我的中国身份后,博物馆特别安排了专人全程陪同讲解,这份礼遇令我感动不已。这座将文学灵魂注入城市记忆的博物馆,规模不大,通过解密档案揭示了城市从军事禁区到能源枢纽的转型之路,以及阿克套从荒原小镇到现代化都市的蜕变历程。将城市发展脉络与人文精神巧妙结合。 博物馆旁就是阿克套市图书馆,在这里正在上高中历史课的师生热情邀请我和他们一起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交谈中孩子们对中国留学的憧憬、对东方文明的探询,让书架间流转着青春的希冀。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我的到访非常开心。带我详细参观并介绍了图书馆的相关情况,和我国的连云港市图书馆自2021年起启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书馆合作计划。 阿克套作为里海沿岸城市,对海洋环境尤为重视。正好遇到一群在岸边捡拾垃圾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用微笑和手势和我打招呼,很快我们便熟悉起来,我和他们愉快的聊起了中国的“垃圾分类”。 阿克套机场我见证了孩子们载誉归来的喜悦,当我对孩子们竖起大拇指时,我想他们一定会自豪的想“我们的成就会被世界看见”。 在候机大厅我遇到了一群即将远赴土耳其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当孩子们热情友好的询问我很多关于中国的问题时,我能感知到孩子们那份对远方的渴望。 在阿克套的短短几天时间里,我每天都被温暖和感动包围着,有很多无法记录的美好瞬间铭记于心,我想 心与心的交融恰是"一带一路""千里同好,坚于金石"最生动的注脚。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骨头#5月前
《孤勇者的哈萨克斯坦之旅》 从阿拉木图➡️阿克套,55小时!车窗外是荒芜而辽阔的土地,窗外太阳很大,风是烫的,铁轨的节奏像一首古老的歌谣。车内的悠闲融进这片干燥而热烈的空气里。 语言在这里失效,但微笑不会。小女孩靠过来,睫毛像蝴蝶的翅膀,轻轻扑闪。她学我说话,音节笨拙地跳跃,然后突然咯咯笑起来,仿佛这是一场秘密的游戏。戴头巾的老妇人递来一块馕,粗糙的手掌里藏着温柔的固执——不用拒绝,也不必言谢。一群放暑假的大学生围着我这外国人猜年龄,我只听懂一句Very young[愉快][愉快][愉快],火车上没信号时只能手写翻译,翻译软件翻译的中文我有时搞不明白,但不影响互相交流,同包厢17岁女大学生为我操起了老母心,靠站下车要给我讲停站时间,叫我不要假装买东西(估计翻译错误),在这里她成了我的代言人,帮我解释和安排事务。 黄昏,包裹头巾的妇人们安静地走向车厢尽头,跪拜、低语,虔诚如流水。列车摇晃,夕阳斜照,金色的光在她们的背影上流淌。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信仰不必听懂,只需凝视。那一刻,我觉得人生像这夕阳一样很耀眼。 在这二天三夜的火车上,时间被拉得很长。长到足够记住每一张脸,每一阵无言的善意,每一次无需翻译的共鸣。 世界很大,但有些地方,偏偏要用最慢的方式抵达。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4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