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闪电 2025.6.8凌晨3时左右,一阵雷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整个人懵懵的踱步到窗边确认室外情况,突然西南方向海面上一束闪电刺穿浓厚的积雨云,那一瞬间的视觉冲击,让我就这么呆呆的看了不知多久,也慢慢的将我带回以前的那个梦。自2022年接触无人机至今,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吧,那就是能够拍到一组闪电的延时摄影。这两年也尝试过很多次拍摄,但均以失败告终,想到这,难免会心塞,但“美好的事物”不就是难遇难求吗?瞬间,若干种画面在脑袋里翻转、浮现,我是个行动派主义者,既来之则安之,择日不如撞日,说罢,穿衣拿装备,驱车20公里到达灯塔附近开拍(此处省略准备过程)临近拍摄完毕时,由于没有及时观察落雨量,导致在400多米高空时传感器异常,随着落雨量越来越大,无人机开始姿态模式,摇摆了几次后,失控,自由落体,接着就是“无人机扎进我眼前波光粼粼的海水里”。唯一幸运的只剩得到了素材,虽然只拍到了闪电藏在积雨云后方的形态,但当云层被映射成通透体的瞬间,美翻了,也算是值得了,希望下一次能够与闪电来一次完美邂逅。对于无人机拍摄一下特定环境下的目标体时,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镜头对准闪电的方向拍就可以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以下几点为个人拙见: 一、天气原因:无人机需要起飞至空中(借助高楼掩体机会不多),那么如果落雨则无法拍摄。 二、高度原因:以往在平原地区,积雨云的高度远远大于无人机升限,且在积雨云的下方大概率会出现低矮云飘动,当我们以仰视的视角去锁定时,目标物是模糊的,不清晰的,也就意味着拍出来的效果差强人意。而沿海地区的云层高度则低了很多,特别是南方广西沿海,因为空中的云绝大部分是由海水(占比95%以上)和淡水在地表温度的作用下蒸发形成的水汽结晶,随着热浪逐步烘托至高空,受北部湾热带、亚热带气候以及洋流影响,海水蒸发后飘散至陆地附近的云雾高度一般最低可在200米左右,(我以往的作品有录屏),相对而言无人机可到达底层云上方,更容易拍摄更高处的云层。 三、参数设置:由于夜晚拍摄,天空一片漆黑,且地面有微光投射的情况下,对于参数设置有严格的要求,快门、光圈、ISO等等,这还没完,所谓的参数也只是大概参照而已,因为每一次的天气情况都不一样(天空敏感度影响镜头感光),因此每设定好一组参数后,都需要耗费一定的电池百分比去确认效果,不停的修改参数,直至样片达到预期。(此文案未完结,转至评论区接续)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29
00:00 / 1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14: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