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2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8: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0
张议潮率领的河西归义军,曾经一度收复了整个河西,推翻了吐蕃在当地的统治,但是在张议潮入长安之后,却逐渐走向衰落,地盘快速缩小,原因何在? 其中最大的原因,竟是因为唐朝中央的政策。唐朝中央对归义军的态度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欢迎,转变为防范和压制。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唐朝廷对张议潮归义军总体是支持的。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派其兄张议潭奉河西陇右十一州地图入朝,上报唐廷,被封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 其实,此时这十一州中归义军直接控制的只有沙州、瓜州、肃州、甘州和伊州这五个州,其余六州都控制在归附唐朝的吐蕃势力手中。唐朝封张议潮为十一州观察使,宣示了唐朝此时的政治态度,是将六州吐蕃都划归为归义军的下属,允许归义军扩大势力。无疑,唐中央的政治支持,能够大大提高归义军的政治地位和威望,使得吐蕃等势力不敢妄动,老老实实的依附于归义军。这是张议潮能率领归义军在861年攻克凉州,彻底摧毁吐蕃政权在河西的最后据点的背景。 但是,在唐懿宗即位之后,唐朝对归义军的政策逐渐发生了转变。在归义军攻取凉州以后,唐朝拒绝将凉州划归归义军管辖,下令归义军退出凉州。又从山东天平军调兵镇守凉州,设立凉州节度使,凉州节度使的主要作用实际上是防范归义军。唐朝又下令扩大凉州节度使和天雄军节度使的辖区,把归义军的法定辖区从十一州缩小为五个州,其余六州都划分给凉州节度使和天雄军节度使。为了进一步削弱归义军,唐朝还把张议潮召入朝廷,同时扣发给张议潮的继承人张淮深归义军节度使印信达十几年之久。 唐朝的这种做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在归义军方面,其实他们的愿望一直都是恢复唐玄宗时期的“河西节度使”建置,归义军内部一直自称为河西节度使,希望能把驻地迁往凉州,从而合法的控制整个河西。由于唐朝拒绝给予归义军河西节度使称号,并把归义军辖地缩小为五个州,从而大大削弱了归义军的政治地位和威望。 在张议潮任十一州观察使时期,河西各族看到归义军受到唐中央支持,不敢妄动。到了张淮深时期,河西各族便纷纷反叛。868年,归义军被迫放弃凉州。之后,肃州、甘州、伊州先后落入龙家、回鹘之手。到了890年,归义军发生内乱,张淮深一家被杀,归义军手中只剩下了沙州、瓜州两州。 虽然后来归义军曾一度收复过肃州、甘州,但是已经无法恢复到从前的实力。后期的归义军,被甘州回鹘汗国所压制,地盘仅限于沙州和瓜州,最终被西夏李元昊所灭。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2
00:00 / 03: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