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5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对自己的称呼全是“寡人”,而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前,各个国家的君主也都是自称为“寡人”或者“孤。”“孤”和“寡”在现代人看来,确实是寓意不太好的两个字,然而在古代的君主们看来,这其实就是最高地位的象征。现在来看“朕”这个字是由“月”和“关”组成的,但其实在秦始皇选用这个字的时候,它的大致形状还是由“舟”和“灷”组成的,所以当时“朕”这个字写作“舟灷”。“舟”字本来是指用来渡河的船,看上去好像和“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舟必须要在水面上行驶,而水又是大家生存下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从古人常说的:“国不可一日无君”中就能看出,君主也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所以用“舟”来代指也可以说得过去。更何况先秦时期的主要以渔业和狩猎为主,拥有舟的人,就拥有了捕鱼的权利,而拥有的舟越多,捕到的鱼就越多,财富自然也就越多。“灷”这个字的主要部分就是火,也可指火种的意思,在部落时期,大家依水生活,而火种就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物件。要说一个部落中,最有资格掌握火种的人,绝对非部落首领莫属,所以“灷”这个字也可以从侧面解释为权利中心的象征。所以综合而看,“朕”这个字确实可以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利和财富,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称呼。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64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7: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6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48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莲香》摘自《聊斋志异》志怪奇幻故事 桑生,名晓,字子明,沂州人。少孤,馆于红花埠。桑为人静穆自喜,日再出,就食东邻,馀时坚坐而已。东邻生偶至,戏曰:“君独居不畏鬼狐耶?”笑答曰:“丈夫何畏鬼狐?雄来吾有利剑,雌者尚当开门纳之。”邻生归,与友谋,梯妓于垣而过之,弹指叩扉。生窥问其谁,妓自言为鬼。生大惧,齿震震有声。妓逡巡自去。邻生早至生斋,生述所见,且告将归。邻生鼓掌曰:“何不开门纳之?”生顿悟其假,遂安居如初。 积半年,一女子夜来叩斋。生意友人之复戏也,启门延入,则倾国之姝。惊问所来,曰:“妾莲香,西家妓女。”埠上青楼故多,信之。息烛登床,绸缪甚至。自此三五宿辄一至。 一夕,独坐凝思,一女子翩然入。生意其莲,承逆与语。觌面殊非:年仅十五六,亸袖垂髫,风流秀曼,行步之间,若还若往。大愕,疑为狐。女曰:“妾,良家女,姓李氏。慕君高雅,幸能垂盼。”生喜。握其手,冷如冰,问:“何凉也?”曰:“幼质单寒,夜蒙霜露,那得不尔!”既而罗襦衿解,俨然处子。女曰:“妾为情缘,葳蕤之质,一朝失守。不嫌鄙陋,愿常侍枕席。房中得无有人否?”生曰:“无他,止一邻娼,顾亦不常。”女曰:“当谨避之。妾不与院中人等,君秘勿泄。彼来我往,彼往我来可耳。”鸡鸣欲去,赠绣履一钩,曰:“此妾下体所着,弄之足寄思慕。然有人慎勿弄也!”受而视之,翘翘如解结锥。心甚爱悦。越夕无人,便出审玩。女飘然忽至,遂相款昵。自此每出履,则女必应念而至。异而诘之。笑曰:“适当其时耳。” 一夜莲来,惊曰:“郎何神气萧索?”生言:“不自觉。”莲便告别,相约十日。去后,李来恒无虚夕。问:“君情人何久不至?”因以相约告。李笑曰:“君视妾何如莲香美?”曰:“可称两绝。但莲卿肌肤温和。”李变色曰:“君谓双美,对妾云尔。渠必月殿仙人,妾定不及。”因而不欢。乃屈指计,十日之期已满,嘱勿漏,将窃窥之。 次夜,莲香果至,笑语甚洽。及寝,大骇曰:“殆矣!十日不见,何益惫损?保无有他遇否?”生询其故。曰:“妾以神气验之,脉析析如乱丝,鬼症也。”次夜,李来,生问:“窥莲香何似?”曰:“美矣。妾固谓世间无此佳人,果狐也。去,吾尾之,南山而穴居。”生疑其妒,漫应之。 逾夕,戏莲香曰:“余固不信,或谓卿狐者。”莲亟问:“是谁所云?” #文脉里的中国 #志怪 #古书古籍 #狐仙 #文言文
00:00 / 54: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78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对自己的称呼全是“寡人”,而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前,各个国家的君主也都是自称为“寡人”或者“孤。”“孤”和“寡”在现代人看来,确实是寓意不太好的两个字,然而在古代的君主们看来,这其实就是最高地位的象征。现在来看“朕”这个字是由“月”和“关”组成的,但其实在秦始皇选用这个字的时候,它的大致形状还是由“舟”和“灷”组成的,所以当时“朕”这个字写作“舟灷”。“舟”字本来是指用来渡河的船,看上去好像和“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舟必须要在水面上行驶,而水又是大家生存下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从古人常说的:“国不可一日无君”中就能看出,君主也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所以用“舟”来代指也可以说得过去。更何况先秦时期的主要以渔业和狩猎为主,拥有舟的人,就拥有了捕鱼的权利,而拥有的舟越多,捕到的鱼就越多,财富自然也就越多。“灷”这个字的主要部分就是火,也可指火种的意思,在部落时期,大家依水生活,而火种就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物件。要说一个部落中,最有资格掌握火种的人,绝对非部落首领莫属,所以“灷”这个字也可以从侧面解释为权利中心的象征。所以综合而看,“朕”这个字确实可以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利和财富,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称呼。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29
00:00 / 05: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6: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对自己的称呼全是“寡人”,而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前,各个国家的君主也都是自称为“寡人”或者“孤。”“孤”和“寡”在现代人看来,确实是寓意不太好的两个字,然而在古代的君主们看来,这其实就是最高地位的象征。现在来看“朕”这个字是由“月”和“关”组成的,但其实在秦始皇选用这个字的时候,它的大致形状还是由“舟”和“灷”组成的,所以当时“朕”这个字写作“舟灷”。“舟”字本来是指用来渡河的船,看上去好像和“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舟必须要在水面上行驶,而水又是大家生存下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从古人常说的:“国不可一日无君”中就能看出,君主也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所以用“舟”来代指也可以说得过去。更何况先秦时期的主要以渔业和狩猎为主,拥有舟的人,就拥有了捕鱼的权利,而拥有的舟越多,捕到的鱼就越多,财富自然也就越多。“灷”这个字的主要部分就是火,也可指火种的意思,在部落时期,大家依水生活,而火种就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物件。要说一个部落中,最有资格掌握火种的人,绝对非部落首领莫属,所以“灷”这个字也可以从侧面解释为权利中心的象征。所以综合而看,“朕”这个字确实可以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利和财富,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称呼。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