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8
APPLE4周前
朴树演唱的《送别》,几乎没人能平静地听完。这不仅仅是一首歌的演绎,而是一次毫无保留的情感袒露和生命体验。 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本身就有一种巨大的、沉默的悲伤空间,极其自然的勾勒出一番克制的离愁。 而朴树这个“永远的少年”,他敏感、纯粹、挣扎,对世界怀有赤子之心,同时也饱受内心的风雨。他在唱自己的人生——唱他逝去的青春,唱他一路走来的告别,唱他内心无法与这个世界和解的部分。 2017年的一个节目中,朴树唱到“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时,突然哽咽,无法继续。他需要低下头平复情绪,才能勉强把最后一句“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唱完。这种“不完美”的真情实感,恰恰是最动人的。 它撕掉了歌手职业性的外衣,露出真实的人心在面对巨大悲伤时的无力与真诚。 他在送别谁? 送别青春与年华: 那个唱着《New Boy》、对千禧年充满憧憬的少年,已然远去。 送别挚友与知己: 他与故人的情谊,让“知交半零落”有了具体的、沉重的指向。 送别内心的某个部分: 他在送别那个曾经天真、容易快乐的自己,送别与这个商业世界的妥协所做的挣扎。 他在歌里灌注的,是他半生所经历的所有“失去”的总和。 为什么听了想哭? 1、共情了他的脆弱,他的哽咽替我们流出了忍住的眼泪。 2、触发了自己的回忆: 我们想起了某个分别的车站,某个走散的朋友,某段逝去的时光。 3、对“逝去”本身的敬畏: 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这是人类共通的悲悯。 朴树的演唱,让我们直面了这种终极的、美丽的哀愁。这不是廉价的煽情,而是一次深刻的情感共鸣与洗礼,我甘愿贡献我的泪水,沉沦至此。 #朴树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7: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