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5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3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唐诗宋词 #文脉里的中国#抖音花式讲书大赛#抖音读书日 #诗词歌赋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翻译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月影倒映在青衣江(平羌江)的碧波中,随江水悠悠流淌。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乘船直奔长江三峡,然而越行越远,故乡的山月渐渐隐没,心中涌起对亲友的深切思念,却只能怀着这份眷恋顺流抵达渝州(今重庆)。 2.注释 1. 峨眉山:位于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为蜀地名山,李白早年曾在此隐居。 2.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指上弦月或下弦月。“秋”既点明时令,又暗含“愁”意,与游子心境呼应。 3. 平羌江:即青衣江,大渡河支流,流经峨眉山北,水色清碧如染衣。 4. 清溪:清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县,为岷江沿岸重要渡口。 5. 三峡: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李白出蜀必经之地。 6. 渝州:唐代州名,治所在今重庆,为长江上游重镇。 7. 君:一说指峨眉山月,象征故乡;一说指友人,或泛指亲友。沈德潜认为“君”即山月,因其随江而行,最终隐没于旅途。 总结 3.总结《峨眉山月歌》以极简之笔写尽离情别绪,将地名、月色、江水熔铸成浑然天成的意境。李白以“月”为魂,以“江”为脉,在时空的流动中完成了对故乡的诗意告别。此诗不仅是李白早期创作的典范,更开创了唐代山水诗“即景生情、因情成趣”的先河,正如清代方东树所言:“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唐诗宋词赏析及讲解 #诗词名句赏析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520.《峨眉山月歌》C调带旋律伴奏,其他调也有哦 赵季平 创作的 《峨眉山月歌》 是 李白 同名诗的艺术歌曲,融合了民族传统与西方作曲技法,展现了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以下是具体介绍: 创作背景 赵季平的《峨眉山月歌》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与 罗忠镕 版同期推出。该作品以李白25岁离蜀时所作的 《峨眉山月歌》 为词,通过钢琴伴奏与女高音独唱的形式,将诗中“半轮秋月”“平羌江水”“清溪”“三峡”“渝州”等意象转化为音乐语言,表达了诗人离乡时的豪迈与不舍。 音乐特点 ‌调式风格‌:采用 F宫调式 ,前三句以小三度和弦为特征音程,对比部分虽回归F宫调式,但未形成旋律结束感,最终在再现部转为 降B调 ,营造出缥缈未断的意境。 ‌13 ‌创作技法‌:融合中国五声音阶与西方 十二音序列技法 、 兴德米特 技法,形成非方整曲式结构(如引子、呈示部、对比部、再现部等),钢琴伴奏与声乐部分紧密配合,强化了诗词的叙事性与情感表达。 版本对比 赵季平版与罗忠镕版在风格上差异显著: ‌罗忠镕版‌:注重十二音序列技法与兴德米特技法,旋律精致简短(25小节),钢琴伴奏与声乐互动性强。 ‌赵季平版‌:更注重传统五声音阶的运用,钢琴伴奏层次丰富,声乐部分情感表达细腻,整体风格更为内敛。 该作品曾由李雅美、廖冲于1985年在西柏林首演,后被收录于多个音乐教材及演出曲目中。 #正谱 #伴奏 #美声 #曲谱分享 #峨眉山月歌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