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的“八珍”菜单:穿越千年的美食,现代人看了直摇头? 你想象过古代的帝王们吃什么山珍海味吗?在中国周朝,天子享用的顶级美食被称为“八珍”。听着很高大上吧?但如果我们穿越回去看看这份“米其林”级菜单,可能会发现……嗯,好像也没那么让人羡慕?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传说中的周朝“八珍”到底都是些啥! 1. 淳熬:古代豪华版“盖浇饭” * 做法: 把肉酱炒热,浇在蒸好的米饭上,然后淋上一勺熬好的动物油(比如猪油)。 * 现代理解: 这不就是南方常见的“盖浇饭”嘛!只不过周天子用的可能是更好的肉酱和油。想象一下,一碗油汪汪的肉酱拌饭,在当时绝对是顶级享受了。 2. 淳母:“盖浇饭”的升级版 * 做法: 和“淳熬”一模一样!唯一区别:米饭用的是黄米(黍米),而不是普通的大米(陆稻米)。 * 现代理解: 相当于今天用小米饭做底的盖浇饭。黄米口感更粘糯,算是口味上的小变化。 3. 炮豚:烤乳猪 PLUS 版 * 做法: 太!复!杂!了!    1. 选一只小猪,处理干净内脏。    2. 在猪肚子里塞满枣子。    3. 用芦苇把小猪捆得严严实实。    4. 糊上一层厚厚的、混着草的泥巴(像叫花鸡那样)。    5. 放火上猛烤(这叫“炮”)。    6. 烤好敲掉泥巴和草,揉掉烧焦的皮。    7. 再用米粉调成糊,抹遍猪全身。    8. 最后,把这只处理好的猪放进盛满油的小锅里,再把小锅放到装水的大锅里,隔水慢炖……三天三夜!    9. 出锅后,蘸着肉酱和醋吃。 * 现代理解: 这绝对是当时的“功夫菜”!工序极其繁琐耗时,相当于先做“泥巴烤猪”,再做成“水油慢炖三天三夜的猪”。味道如何不知道,但费劲程度绝对是顶级的。 4. 炮牂:烤小母羊 PLUS 版 * 做法: 和“炮豚”完全一样!只是主角换成了小母羊(牂)。 * 现代理解: 周天子的“烤羊版”超级功夫菜,同样费时费力。 5. 捣珍:纯手工“肉松/肉泥” * 做法: 选用牛、羊、鹿、獐子等动物最嫩的里脊肉。反复捶打(“捣”),把肉里的筋都打烂、去掉。然后煮熟,再把这软烂的肉“揉”成泥状食用。 * 现代理解: 有点像现在做的肉松前身,或者口感极其细腻的肉泥。纯手工捶打,追求的是入口即化的口感,在当时也算奢侈享受了(毕竟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捶肉)。
00:00 / 06: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青花源3天前
食材:六膳、八珍与“百羞”——贵族餐桌的“SKU” 六膳:六种“法定”肉类 《天官·膳夫》郑玄注:“六膳:牛、羊、豕、犬、雁、鱼。”其中: 牛:周王室独有“太牢”之牛,需色纯、角圆、声洪亮,杀于南门“大牢”; 羊:祭祀用“少牢”,取羯羊(阉割公羊),肥而不膻; 豕:必用“豭”(公猪),去势后豢养百日,称“肥豚”; 犬:周人尚犬,取田猎所获“田犬”,《礼记》云“犬以守,不如以享”; 雁:即鸿雁,象征“阴阳有时”,《诗经》“雍雍鸣雁”即捕雁以荐新; 鱼:以黄河鲤、鲂为上,冬季“潜鳞”最肥,可制“鱼臡”(鱼酱)。 六膳之外,周王还有“百羞”(百种滋味)之储:鹿、麋、麇、熊、狼、兔、雉、鸠、鸽、鹑……凡狩猎所得,皆由“庖人”刻木为记,挂于“兽虞”之墙,形成最早的“冷链清单”。 八珍:八种“顶级加工品” 《礼记·内则》详载“八珍”: 淳熬:肉酱油浇黍米饭; 淳母:肉酱油浇稷米饭; 炮豚:整猪去内脏,填枣,裹苇草,涂黏土,炮烤后再炸; 炮牂:同上,用羊; 捣珍:取牛、羊、鹿、豕里脊,反复捶打,去筋膜,制成“极细里脊”; 渍:以新宰牛肉切片,置美酒、梅醋、香辛料中“冰镇”三日; 熬:浓缩肉脯,先“脯”后“熬”,干香耐嚼; 肝膋:狗肝包狗网油,微火炙之,外脆内嫩。 八珍的共同特点有三:一是“分食”——周人尚未出现“合桌”概念,每人一案,各吃各的;二是“重口”——以酱、酒、醋、盐、梅、薑、桂、椒反复提味,达到“可贮可运”的官府菜标准;三是“耗时”——炮豚一菜,从“涂泥炮烤”到“入鼎再熬”需三日,与今日官府菜“佛跳墙”“黄焖鱼翅”异曲同工。#历史 #美食 #文化 #青花源餐饮净水 #烹饪
00:00 / 1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1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4: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7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
00:00 / 1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