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42
00:00 / 07: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71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31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武王墩出土的楚王“乐府”究竟有哪些乐器? 楚人好乐,能歌善舞,乐器是楚王地下世界最为重要的一类陪葬物品。目前武王墩墓考古发现的音乐文物有近百件,包括乐器、乐舞俑像和文字文献三类。北椁室的墨书文字明确标注有“乐府”二字,椁室放置有对应的乐器,证明2200年前的楚国已有乐府机构,从而将我国“乐府”出现的时间提前至战国时期。出土的乐器包括钟、磬、鼓、瑟、笙等,至少涵盖了先秦八音乐器的金、石、丝、革、匏5个种类。在西侧和北侧椁室内,出土多件琴、瑟、笙、鼓等乐器残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出土的两件瑟,其面板达到2.06米,刷新了相关记录。武王墩考古队执行领队方玲介绍说,这两件瑟面分别出土于西室、北室,但长度一致,都是2.06米,这也是迄今出土战国时期最长的瑟。不过,这两件都不是完整的瑟面,宽度推测只有原始瑟面的一半。瑟面在长度上基本完整,上面的弦孔清晰可见,根据可以拼对的情况来看,应该是二十五弦瑟。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件相对完整的“过弦槽”,是瑟的部件之一。据介绍,瑟是目前武王墩墓发掘出土的乐器里面,数量最多的一类乐器。武王墩发掘项目考古一组组长张闻捷表示,这个也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此时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就是从钟磬乐向琴瑟乐的转型时期。它的发音相比于钟磬来说更为优美,所以到了战国时候,人们更倾向于听琴瑟的音乐。据了解,武王墩墓发掘过程中也发现了大量的瑟的残件,比如底板、侧板、瑟枘、过弦槽等,尤其是瑟枘,发现有代表了楚国风格的铜质瑟枘。而在木的瑟枘上,还发现了绑在上面残存的丝、弦、罗绮带等痕迹。虽然是残件,但瑟的各个部位基本都有发现,这也让研究人员十分兴奋,今后完整地复原瑟也是有可能的!专家表示,这对了解先秦丝类乐器弦的材料、制作方法等以及对于今后复原有音响的瑟将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此前人们所熟知的被盗的武王墩一号墓的一组编钟,通过科学测音发现,依然清脆灵动,跨越2200多年,可以完美演奏一曲现代歌曲《茉莉花》。#淮南武王墩 #武王墩#淮南 #考古发掘 #文物 #楚文化 #国学#传统文化#楚国#楚史#楚学#淮楚#春秋战国#中华文明@淮南武王墩@武王墩@淮南@考古@文物@楚文化@国学@传统文化@楚国@楚史@楚学@淮楚@春秋战国@中华文明@比较文明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