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2月前
井田制与阡陌制的核心区别在于土地所有权、耕作方式和历史作用:前者是西周时期以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私有制,采用公田与私田结合的集体劳作模式;后者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确立的土地私有制,通过废除疆界实现土地自由开垦和买卖,奠定封建经济基础。 定义与历史背景 1、井田制。 性质: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名义上土地归周王所有,实际为贵族阶级私有。 实施方式:将土地划分为“井”字形方块(每块约100亩),中间为公田,周边八块为私田。庶民需先集体耕作公田(劳役地租),后耕种私田。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器与牛耕普及,私田开垦增多,公田效率低下,土地私有化倾向增强。 2、阡陌制。 性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的土地私有制度。67 实施方式:废除井田疆界(阡陌),允许自由开垦无主土地;按标准亩积(240步为1亩)重新丈量土地,承认私有并可买卖。 核心变革:从“公田劳役剥削”转为“按亩征税”,土地成为可流通资产。 主要区别对比 1、土地所有权。 井田制:土地名义国有,实际由贵族垄断,禁止买卖。 阡陌制:确立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形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阶级分化。 2、耕作组织方式。 井田制:强制集体劳作,公田优先耕种,剩余时间方可经营私田。 阡陌制:个体家庭自主经营,国家按亩征税,取消公田劳役。 3、社会形态关联。 井田制:与宗法制、分封制结合,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阡陌制:推动地主阶级崛起,为封建生产关系提供经济基础#历史#历史知多少 #井田制 #阡陌制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1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