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9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7: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川南某国企废气项目复盘:一场“最低价”外衣下的国资漂移样本。 10月21日线上开标,6家报价811万1280万,最低811万清晰出线,评标系统零废标,一切符合“最低价中标法”刚性条款。按规则,只要技术协议无差异,811万即锁定中标,国有资产可节省145万。但此后18天,招标方既未考察、也未澄清,更未要求补充文件,811万和948万两家单位被“冷冻”。 11月7日周五17:00,官网突挂“拟中标候选人:湖南某公司956万”,公示期刻意压缩至周末48小时,且质疑函须“公章+法人签字+授权书+委托人身份证+签字”五件套,双休日内几乎无法完成。811万、948万企业连“备胎”资格都被抹除,145万价差瞬间蒸发,形成显性国有资产流失。 复盘可见控标七步: 1. 技术协议“挤牙膏”——疲劳淘汰潜在低价对手; 2. 开标后“零考察”——制造“无硬伤”假象,为替换中标人清除程序障碍; 3. 18天信息真空——规避与最低价企业任何接触记录,防止留下“否定证据”; 4. 周末闪电公示——利用非工作日压缩质疑周期,降低外部监督概率; 5. 提高质疑门槛——五件套材料一次性拦断大部分异议; 6. 套娃式回复——以“程序合规”四字对冲一切实质问询; 7. 抬价150万定标——将节省资金变相转为“溢价”,完成国资漂移。 整个流程把“最低价评标法”异化为“先定价、后找理由”的逆向操作:制度不变,但关键环节被精准掏空,价差部分由财政埋单,形成合规外衣下的隐性流失。 若放任此类“48小时周末公示”成为常态,国有资产每一次“被蒸发”都将悄无声息。 复盘的意义,正是把暗箱晒成标本: 最低价中标法≠最低价中标,最低价如果不被尊重,下一个145万,可能就在你我投标后的某个周末悄然消失,这也是最制度的最大侮辱#宜宾 #招投标 #招投标知识分享 #复盘 #复盘分析
00:00 / 17: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1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