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Ethan Li3周前
毛选第一卷-井冈山的斗争-军事问题 #毛泽东选集#读书分享 #读书 一、红军构成与生存挑战 1. 兵源复杂性 - 红军来源包括叶贺旧部、武昌警卫团、农民武装、湘南工人及俘虏兵,但农民与俘虏兵占比逐渐扩大,导致成分以工人、农民和游民无产者为主。 - 问题:士兵训练不足("昨天入伍今天打仗"),基层军官伤亡多,薪饷制度缺失,依赖打土豪维持补给,医疗药品极度匮乏。 2. 物质条件极端艰苦 - 官兵每日仅五分大洋油盐钱,冬穿单衣,药品短缺(医院800伤员无药可医),但通过"官兵平等"和"民主管理"维系士气。 二、政治建军的核心制度 1. 党指挥枪:党代表制度与支部建在连上 - 党代表制度:连级设党支部,党代表监督政治训练与民运工作,确保士兵阶级觉悟(如"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常识)。 - 支部建在连上:经验证明这是红军"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关键,连队党员比例需达50%以强化组织力。 2. 军队民主主义 - 废除雇佣制与官僚礼节,实行官兵待遇平等、经济公开、士兵委员会参与管理,使士兵"精神得到解放",俘虏兵迅速融入红军。 三、军事战略与战术创新 - 兵力集中与分散原则 - 红军以集中使用为原则,赤卫队以分散袭扰为原则,形成"正规军+地方武装"的协同体系。 四、精神力量与物质条件的辩证统一 - 精神支柱:废除雇佣制使士兵"为自己和人民打仗",政治教育提升阶级觉悟,民主制度增强凝聚力。 - 物质困境:依赖打土豪和地方支持,但经济封锁导致现金短缺,凸显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五、地方武装与根据地建设 - 赤卫队与暴动队:乡级梭镖队保卫政权,县级赤卫队(683支枪)配合红军作战,形成"红军集中、赤卫队分散"的滚动发展机制。 - 根据地功能:井冈山与九陇山作为军事堡垒,兼具群众基础与地势优势,但经济给养不足需突破封锁。 历史意义 毛泽东通过"军事问题"章节,系统回答了如何在敌强我弱条件下建立和维持革命武装: - 组织上:以党指挥枪和民主主义塑造新型军队; - 战略上:以游击战术破解兵力劣势; - 理论上:将井冈山斗争经验上升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军事逻辑基础。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54
00:00 / 06: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4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9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3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4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5: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2
00:00 / 14: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1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