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
00:00 / 06: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41
00:00 / 06: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0
00:00 / 08: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13
00:00 / 06: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78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1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6
00:00 / 1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2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7: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喜剪鸭尾是皖北地区的一种民俗,它与结婚、生子、祭祖等成为习俗之一。男孩剃胎发时留住脑后部的一些头发被称为“鸭尾巴”,女孩始终保持不剪胎发被称为“留满发”。这种习俗据说始于满清时期,大多都是娇贵人家的孩子或单传人家的孩子才会如此。他们留发大概到六岁或十二岁才会剪发,家人会选择好日子为孩子大操大办,设酒肴款待亲朋宾客。通常都是以舅家人为主,他们带着猪牛羊等礼品前来为孩子剪发,祝福外甥(女)平安健康快乐成长,并给予相当可观的钱币作为重大礼物赠送。所以在皖北地区常常有这样的一句话“留着讹舅舅的毛(发)”。如果舅舅家是大门大户还好,能拿的出礼品礼物,以示显赫,受人尊敬;但若是舅家贫寒,却很尴尬,拿不出像样的礼品礼物,显得困窘;所以,在孩子出生满月或百天时剃胎发时,家人要慎重考虑一下孩子舅家的家境情况,便于确定留还是不留“鸭尾巴”或“满发”;不过,大多数人家还是不留胎发的,免得到时剪发时会遇到很难堪的情况。而留胎发的,大多也就是上述人家才会有的。最初的这种做法仅限于家族亲戚之间,后来逐渐扩大开来,成为了一种带有社交意味的民俗了。记得我们小时候,农村里经常会有这样的人家孩子留胎发,及至他们上学时还脑后跟顶着一条长辫子,惹得同学经常摸来摸去,甚至遇到调皮捣蛋的同学还会拉扯着长尾巴戏玩,惹得留胎发的男孩子常常羞涩得抬不起头来或哭鼻子,回到家里要求父母把那长尾巴减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有了保障,也就很少有留胎发的现象了,不过对于一些出自对孩子的宠爱,也还有继续传承者,大多也就选择六岁时赶在上学前及早地剪去所留的胎发,免得到了十二岁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喜剪鸭尾的日子,各有不同方式,有的简单举办一个小小的仪式,仅仅宴请家族亲戚前来见证祝福;而有的则是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搭戏台鼓乐演奏,或歌或舞,或耍或技,各显神通,满足坐客的欢心。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算是一种乡土文化吧。今日所见,随拍记之,不喜勿喷。#用抖音记录美好时光 #愿宝贝们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4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80
00:00 / 06: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