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37
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0
00:00 / 1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首个国家层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探索宇宙 2024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宣布开展地外生命探寻,这也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计划背景与目标 科技进步使人们意识到宇宙广阔神秘,地外生命存在对理解宇宙和自身意义重大。目标为精准探寻地外生命踪迹,为宇宙生命理论提供实证;系统勘察地球以外行星的环境、物理特征,评估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提升我国航天、生物等多领域综合技术实力与原创能力。 实施策略与任务 ●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CHES):由紫金山天文台领衔,采用原创技术路线,基于高精度天体测量法,在近邻类日恒星周围深入探测宜居行星。发射搭载1.2米口径空间望远镜的CHES卫星,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晕轨道运行5年,探测距太阳系约32光年的100颗近邻类日恒星宜居带,寻找“地球2.0”。 ● 其他探测任务:此前已实施“羲和号”“夸父一号”等深空探测任务。未来会继续发射探测器与卫星,深入探索火星、月球、木卫二等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天体;开展小行星探测任务,如“天文二号”小行星采样返回;开展对太阳系边缘及外太阳系天体的探测。 发展战略目标 规划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27年,我国空间科学整体进入国际第一方阵,在优势领域产出国际一流成果;到2035年,重点研究方向跻身国际前列,成为空间科学领域的重要引领者;到2050年,在重要领域实现国际领先,全面建成世界空间科学强国。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7: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5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1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1
《芜湖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深度拆解:900字看懂大城未来 作为芜湖未来10余年的空间发展蓝图,《芜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锚定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从格局到细节,铺就了现代化大城的进阶路径。 一、开发保护大格局:多维度空间的精准划定 规划以“科学布局、长远落地”为核心,构建四大空间框架: • 市域总体格局:明确“三带两屏一圈两中心”的全域布局,统筹全域资源配置; • 农业空间格局:依托沿江平原、低山丘陵、沿江滩地,形成“三带五区”特色农业布局,直接关联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 • 生态空间格局:以长江为核心生态廊道,筑牢江淮丘陵、皖南山区森林生态屏障,串联引江济淮(西河)、青弋江等6条生态廊道,形成“一江两屏、六廊多点”的生态网络,守住城市生态底线; • 城镇空间格局:借沿江发展轴与G60科创走廊的势能,推进中心城市扩容、重点镇/一般镇特色化发展,落地“一主两副双轴多点”的城镇布局。 二、城市更新:两大片区的“精准升级方案” 规划将城市更新细化至街道与商圈,明确两大示范片区的具体路径: • 镜湖区老城区:覆盖范罗山、赭山、大砻坊3个街道,核心目标是强化城市中心功能、彰显滨江文明;同步联动八佰伴、步行街、雨耕山等商圈更新,实现功能品质与商业活力的双重提升; • 鸠江区四褐山地区:以四褐山街道为范围,聚焦区域内工业遗址资源,通过保护、改造、活化三步走,推进文创产业园建设,让工业历史转化为城市文化特色。 三、总体城市设计:14个重点片区的“功能图谱” 围绕“一江七河、多轴多点多片”的设计结构,规划划定14个城市设计重点片区,覆盖功能、文旅、产业等全维度:老城历史文化片区、城东政务服务片区、城北服务片区、芜湖南站片区、江北中心片区、大龙湾中心片区、沈巷中心片区、龙湖中心片区、繁昌老城片区、湾沚老城片区、芜宣机场片区、四褐山工业更新片区、滨江特色片区、环凤鸣湖特色片区。 四、公园城市:“半城山水”的落地细节 以“半城山水、大江大湖”为目标,规划将“绿色宜居”转化为具体指标与项目: • 核心资源联动:串联中心城区龙窝湖、青弋江、扁担河、神山、赭山等自然禀赋,提升生态空间品质; • 蓝绿网络构建:依托龙窝湖打造滨湖水文化景观,串联7条滨水生态绿廊,织密江、河、湖的慢行空间网络; #芜湖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7: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