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0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6: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一场关于陪伴的思考:理发店里的拼读声 那天在理发店,暖黄的灯光下,我闭着眼正享受着热水的冲洗,耳边却飘来一阵格外轻柔的声音。“宝贝,‘h-u-ǒ’连起来读,三声哦,要读好哦……” 我抬眼望向镜子,只见那位为我洗头的妈妈,正侧着头。她的左手稳稳托着我的后脑,右手的食指却在手机屏幕上轻轻滑动,认真地跟着手机里的声音教趴在旁边洗头用的床上的女儿读拼音。丰富的泡沫顺着她的手腕慢慢滑下,她都无暇擦拭。直到旁边的女儿怯生生地跟着读出“火——h-u-ǒ”,她才瞬间弯了眼角,柔声说:“对啦!宝贝,我们再试下一个?” 作为常和家长聊“作业陪伴”的教育人,我总习惯说“要给孩子安静的书桌”“要沉住气引导”,可此刻看着她分神却又专注的模样,忽然懂了那些“无法言说”是什么。原来对很多父母来说,陪伴从不是按教科书铺排的场景:没有整整齐齐的文具,没有安安静静的书房,只有妈妈在谋生的间隙,硬生生为自己“匀”出来的温柔与耐心。 那断断续续的拼读声混着哗哗的水流声,没有多标准的教学节奏,却是我听过最戳心的“作业辅导”——原来最好的陪伴,从来不是“应该怎样”,而是“我能怎样”:哪怕手里忙着生计,心里也装着孩子的每一声跟读。 走出理发店,夜风微凉。我想,明天要在教室里多贴一朵小红花——给所有在生活重压下依然坚持陪伴的父母。他们用最笨拙又最智慧的方式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从来不在完美的环境,而在那份永不缺席的心意。 那些在油烟里、在流水线旁、在奔波的间隙里生长的陪伴,恰恰是生活给予孩子最扎实的土壤。而我们这些教育人要做的,就是看见这份珍贵,然后弯下腰,为每一株在夹缝中生长的幼苗,多洒一点理解的阳光。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5: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1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