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卷五》国疾 第二十八 文学曰:“国有贤士而不用,非士之过,有国者之耻。孔子大圣也,诸侯莫能用,当小位于鲁,三月,不令而行,不禁而止,沛若时雨之灌万物,莫不兴起也。况乎位天下之本朝,而施圣主之德音教泽乎?今公卿处尊位,执天下之要,十有余年,功德不施于天下,而勤劳于百姓,百姓贫陋困穷,而私家累万金。此君子所耻,而伐檀所刺也。昔者,商鞅相秦,后礼让,先贪鄙,尚首功,务进取,无德厚于民,而严刑罚于国,俗日坏而民滋怨,故惠王烹菹其身,以谢天下。当此之时,亦不能论事矣。今执政患儒贫贱而多言,儒亦忧执事富贵而多患也。” 大夫视文学,悒悒而不言也。 丞相史曰:“夫辩国家之政事,论执政之得失,何不徐徐道理相喻,何至切切如此乎!大夫难罢盐、铁者,非有私也,忧国家之用,边境之费也。诸生誾誾争盐、铁,亦非为己也,欲反之于古而辅成仁义也。二者各有所宗,时世异务,又安可坚任古术而非今之理也。且夫小雅非人,必有以易之。诸生若有能安集国中,怀来远方,使边境无寇虏之灾,租税尽为诸生除之,何况盐、铁、均输乎!所以贵术儒者,贵其处谦推让,以道尽人。今辩讼愕愕然,无赤、赐之辞,而见鄙倍之色,非所闻也。大夫言过,而诸生亦如之,诸生不直谢大夫耳。” 贤良、文学皆离席曰:‘鄙人固陋,希涉大庭,狂言多不称,以逆执事。夫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故愕愕者福也,諓諓者贼也。林中多疾风,富贵多谀言。万里之朝,日闻唯唯,而后闻诸生之愕愕,此乃公卿之良药针石。” 大夫色少宽,面文学而苏贤良曰:“穷巷多曲辩,而寡见者难喻。文学守死溟涬之语,而终不移。夫往古之事,昔有之语,己可睹矣。今以近世观之,自以目有所见,耳有所闻,世殊而事异。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富。今政非改而教非易也,何世之弥薄而俗之滋衰也!吏即少廉,民即寡耻,刑非诛恶,而奸犹不止。世人有言:‘鄙儒不如都士。’文学皆出山东,希涉大论。子大夫论京师之日久,愿分明政治得失之事,故所以然者也。” 贤良曰:“夫山东天下之腹心,贤士之战场也。高皇帝龙飞凤举于宋、楚之 #文脉里的中国 #盐铁会议 #汉朝 #经济讨论 #文言文
00:00 / 2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高中文言文如何学,首先读懂是大事! 而实虚词的积累就特别重要!今天给大家分享串故事记实虚词的方法。咱就拿“过”字举例,先看它的实词用法,每一种意思都能找课内句子当“靠山”: - 表“经过”,比如咱们学过的“过秦汉之故都”(经过秦汉的旧都城),一联想场景就懂; -表“指责”,比如过秦论,指责秦朝错误的一篇史论。 - 表“拜访”,更熟悉的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拜访老朋友的田庄),诗里的画面一出来,意思就记牢了; - 表“过错”,《师说》里“知明而行无过矣”(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也没有过错了)。 再看它少见点的虚词用法,作副词表“过于”,比如“过犹不及”(做得太过分和做得不够,效果都不好),这里“过”就是“过于、太”的意思。 最后咱串个小故事记:“小李学‘过’字,经过故人村庄,因为曾经犯错,幸而有人指责,故‘拜访’高人。有人指责,因为有错,高人说孰能无错。小李还提醒自己可别‘过犹不及’——别做得太过分。 这么一结合课内句、编小场景,‘过’的实虚词用法就全装脑子里了!” 其实记文言字词就靠这招:抓一个字,找课内例句定意思,再用小场景串起来,根本不用死记硬背! 高考必背文言文实词120个,虚词18个,尝试利用课内句子,串联小故事或小场景,可以化难为易,大家不妨试试![玫瑰]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8: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9: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2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