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集:烟雨绘春痕,诗韵藏江南——《江南春》 杜牧的《江南春》短短二十八字,似一幅灵动的江南春日长卷,将自然生机、人文烟火与历史幽思凝于笔端,读来如沐春风,余韵悠长。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开篇便铺展壮阔意境。“千里”二字以写意笔法,将江南春景无限延伸——黄莺成群啼鸣,清脆婉转;青绿草木与绯红桃杏、雪白梨花相映,色彩浓烈却不失清雅;水乡村落依山傍水,白墙黛瓦沿河岸错落,木质酒肆的旌旗在春风中翻卷,“酒”字墨痕隐约,烟火气与自然景交融。动静相生间,听觉的“莺啼”、视觉的“绿映红”、触觉的“风”交织,让江南春景立体鲜活,如临其境。 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笔锋一转,引入历史纵深。南朝遗留的古寺楼台,在濛濛烟雨中若隐若现,飞檐翘角藏于云雾山峦间。春雨柔化了建筑棱角,也模糊了古今界限,昔日梵宫与眼前春景相融,既添朦胧诗意,又暗含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淡淡怅惘,却无沉郁之感,唯有悠远意境。 全诗艺术手法精妙,对仗工整却不露雕琢。“千里”对“南朝”,“莺啼”对“四百”,虚实结合间尽显章法。色彩上,青绿主调搭配粉红、黛色,撞色和谐,贴合江南春的灵动;意象选择典型,“莺啼”“酒旗”“烟雨”“楼台”精准捕捉江南春特质——明媚不张扬,灵动含悠远。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它不止是具象的春画,更是可感的意境。不刻意描摹细节,却以极简笔墨勾勒出江南春的核心韵味,让自然之景、人文之风、历史之思层层叠加。千百年来,人们吟诵此诗,便会想起雾霭山峦、花影绿野、烟雨古寺,江南春的美好也在诗韵中永远鲜活。 #诗词#国学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