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国产AI芯片三巨头对决:寒武纪、沐曦、摩尔线程谁更能打? 现在国产 AI 芯片圈彻底热闹了! 随着英伟达逐步从中国市场消失,寒武纪、沐曦集成、摩尔线程这三家直接撑起了国产算力的 "半边天"。但很多人看完一脸懵:这仨到底有啥区别?谁的技术更硬?今天咱就从 6 个维度拆解,用大白话讲透。 一、核心业务与产品矩阵:各有专攻的 "算力武器库" 先明确一点:三家都做高端 AI 芯片,但 "主打战场" 完全不同,就像有人专攻狙击枪,有人擅长机关枪。 1. 寒武纪:AI 专用芯片的 "老牌王者" 2. 沐曦集成:全栈 GPU 的 "后起黑马" 3. 摩尔线程:全功能 GPU 的 "跨界玩家" 二、技术路线差异:三种思路,三种未来 技术路线就像 "造车图纸",三家的设计思路差得不是一点半点,直接决定了芯片的 "性格"。 1. 寒武纪:AI 专用的 "定制化路线" 2. 沐曦集成:全栈异构的 "通用路线" 3. 摩尔线程:全功能融合的 "跨界路线" 三、市场定位与竞争:错位生存,各占山头 现在国产 AI 芯片市场不是 "你死我活",而是 "各占一块根据地",竞争中带着互补。 竞争焦点在哪? 直接 PK 区:云端 AI 算力市场,三家都在抢智算中心订单。比如沐曦和摩尔线程都盯着阿里云、腾讯云的采购需求,寒武纪则靠先发优势稳住互联网大厂客户。 错位发展区:寒武纪守边缘计算基本盘,沐曦攻政企通用算力,摩尔线程抢消费级市场,互不打扰。 关键优势:沐曦有中芯国际代工、通富微电封装的供应链优势;摩尔线程靠创始人行业资源快速打开市场;寒武纪则有百万级出货量的口碑积累。 总结: 寒武纪是 "AI 老炮",靠专精站稳脚跟;沐曦是 "全栈黑马",凭通用算力抢市场;摩尔线程是 "跨界新贵",用多场景破局。三家没有绝对的强弱,只是路线不同。 对普通人来说,想盯 AI 专用赛道看寒武纪,想抓通用算力风口看沐曦,想赌跨界成长看摩尔线程。但记住,芯片行业研发周期长、风险高,投资一定要多看长期逻辑,别追短期热点! #寒武纪科技 #沐曦集成 #摩尔线程 #国产芯片崛起 #国产化替代
00:00 / 07: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6: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5
另一场“老龄化”:当我们的“基础设施”集体变老,谁来为它们“ 朋友们,如果我们要为过去几十年的中国,寻找一个最引以为傲、也最让世界惊叹的标签,那么,“基建狂魔”这四个字,当之无愧。我们用占世界百分之九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同样,我们也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基建之路,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的港口群。 这光鲜亮丽的A面,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引以为傲的“增量奇迹”,它是一个国家磅礴扩张力的极致展现。但是,朋友们,作为一名管理过上万亿信贷资产的金融老兵,我的职业本能,是永远要去翻看任何一份资产负债表的B面。 在这光鲜的B面,在这片我们看不见、或者说我们下意识里不愿去看的地方,另一场巨大而无声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那就是,我们亲手建起来的这一切,正在不可逆转地、集体性地变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审计的、“另一场老龄化”。它不是人的老龄化,而是物的“老龄化”。 我们脚下的城市管网正在“动脉硬化”,我们头顶的桥梁正在“骨质疏松”,我们身边的第一代地铁、第一代场馆,都已经步入了“中年危机”。这场“物的老龄化”,同样需要一笔天文数字的“养老金”。那么,这笔钱,该由谁来出?又该从哪里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撕开“基建狂魔”的光环,用最冷静的金融视角,去审计我们脚下这份庞大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看一看那些正在被时间悄悄计提的、天量的“隐形负债”。我是【智者同行】的金融老兵。
00:00 / 34: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