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运用之历史应该怎么学。前些年我收拾家的时候收拾出两箱的书,这两箱的书呢是我中学。时的课本,我在其中找出了几本随历史课本的历史地图集,当时给我带来两个震撼第1个震撼这些历史地图集相比较我后来看到的成年人看的地图集他们更加简单更加清晰更加明了。可见编著者的用心良苦必定是给年龄比较小的中学生看的,第2个震撼。是回想当时上历史课的时候好像没有哪个历史老师边讲课边告诉我们参照哪一页的哪个地图来学历史。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哪些老师这么讲历史,很可能引发我人生的重大改变。 后来成年了,经常看一些历史书,当有人问我历史应该怎么看的时候,我大概率的第1句话就会说,看历史应该参考地图来看。为什么看历史的时候要看地图呢?我只说三点。 第一点,当我们只听历史老师的语言文字的历史的时候,会让我们记下那些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等,我们会觉得很枯燥,很难记下来,甚至容易记串。假如把这段历史拍成电影电视剧,你是不是看了一遍之后,就可以给别人讲这段历史了?其实不论是自然的历史还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这样鲜活的历史啊,每段历史都发生在真实的空间里,比如我们人类社会的历史,基本上是没有离开地球的。所以当我们对照地图看历史的时候,历史就不是那种枯燥的文字了,而是自然而然的在我们大脑里形成像电影电视剧那样的鲜活的历史进程,古人创造历史的脚步,从哪里到哪里,这样我们对历史的前因后果看的就更清楚了,也更容易记下来,更容易理解历史对我们的借鉴作用。 第2点,对我这个经常去研究一些思维的人的经验来说。当我们只看文字历史的时候,我们只调动了逻辑思维。当我们对照地图看历史的时候,就把形象思维也同时调动起来。比如你思考某件事情时候,脑子里只出现语言文字,还是同事出现电影一样的图像呢?我在讲思维的时候一再说。如果我们习惯性的把多种思维都调动起来,那么我们就把它都锻炼到了,当我们使用它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像使用我们的双手那样自然。比如爱因斯坦在修正牛顿的万有引力的时候,他想到了是大质量的天体,挤弯了空间,就像那个实验,在布上放一个小铁球,这个小铁球会凹陷下去,如果再推动一个小铁球,走直线的时候,这个小铁球会自然沿着它凹陷下去这个圈,围着它旋转,所以爱因斯坦认为,所谓万有引力,其实是空间弯曲造成的。这个思考过程其实就是逻辑结合着形象,它是极具创造性的。#思维#思维训练#逻辑思维#孩子教育#学历史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历史考点太散记不住?朝代顺序总混淆?10分钟带你建立清晰历史框架,轻松应对笔试面试! ⏳ 历史脉络三维解读: 首先把握历史演进主线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到夏朝建立 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更迭 封建社会:秦朝至清朝的王朝循环 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其次掌握重大历史节点 ◽ 大禹治水:从传说走向信史的开端 ◽ 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的第一次高峰 ◽ 秦始皇统一:奠定中国基本格局 ◽ 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大动脉 ◽ 唐宋变革: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 ◽ 郑和下西洋:航海史上的壮举 然后理解制度文明演进 → 政治制度: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 → 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到科举取士 → 土地制度:井田制到摊丁入亩 → 文化政策:独尊儒术到八股取士 🏛️ 文化遗产精要: 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的兴衰变迁 世界遗产:从长城到西湖的文化价值 考古发现:甲骨文/敦煌/兵马俑的惊人发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 📚 重要人物群像: • 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功过是非 • 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雄才大略 •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盛世气象 • 成吉思汗:草原帝国的世界征服 • 郑和:航海先驱的和平使命 💡 考点精析: ✅ 历史分期与特征概括 ✅ 重要制度沿革梳理 ✅ 文化遗产价值解读 ✅ 历史人物评价方法 🌟 记忆口诀: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历史知识 #导游考试 #中国文化 #历史脉络 #备考攻略
00:00 / 08: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0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5: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