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8
我们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是身心健康的孩子,还是只是一张试卷? 当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最初的愿望总是那么简单而纯粹——“我只希望他/她健康、快乐。” 可不知从何时起,这份初心被悄悄替换了。我们开始把“满分”贴在墙上,却把“笑容”从脸上撕下;我们珍藏起每一张奖状,却忽略了孩子眼里一天天暗淡下去的光 那个在路边嚎啕大哭的一两岁孩子,她听不懂复杂的道理,但她能清晰地感知到——那个本该最安全的怀抱,将她无情地推开了。那个选择从高楼一跃而下的12岁女孩,在她心里,或许整个世界对她的否定,都比不上父母的一句肯定来得重要 我们不是在培养一个“完美”的考试机器,我们是在陪伴一个鲜活的生命长大。 一个孩子的价值,永远不应该由分数来定义,而应由他脸上的笑容、内心的坚韧和对世界的热爱来彰显 家,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它的意义是什么? 家,本应该是这个世界最后的“安全区”。 是当孩子在外面受了任何委屈、经历任何风雨,心里第一个想到的、最能感到安心的地方 如果家是压抑的:它就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句打压和否定,都像一颗子弹,击穿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在这里,孩子学会的不是勇敢,而是战战兢兢;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我不够好”的深深恐惧 · 如果家是放松的:它就是一个永远充电的港湾。在这里,孩子可以被倾听,被理解,被无条件地接纳。他知道,哪怕全世界都与他为敌,身后还有一个家会拥抱他。这份底气,是他一生勇气的来源 家的意义,不在于它有多豪华,而在于里面的温度。 它是爱、是理解、是包容、是支撑。我们在家里的存在,不应该是法官与囚犯,批评者与失败者,而应该是彼此最坚定的盟友 让我们共同找回那个温暖的家 每一个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有时,我们用错了方式。我们把焦虑当成了鞭策,把苛责当成了激励 借此机会,我想邀请每一位父母,包括我自己,一起做一个简单的反思 1. 今天,我给孩子的是鼓励还是指责? 2. 今晚,我是否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而不是只问了一句“作业写完了吗”? 3. 我是否让他确信,无论他成绩如何,我对他这个人的爱,永不改变? 让痛苦让伤害到此为止,改变,从我们这一代父母开始。 让我们努力让家回归它本来的样子。一个能听到笑声的地方,一个能放心流泪的地方,一个能治愈所有伤痛的地方。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温暖中成长,而非在寒风中凋零 让改变从“看见”开始:因为看见就是改变的开始
00:00 / 08: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