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87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33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7: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4
人为什么来自商朝人?真正历史来源是这样的! 中国五千年来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时期的一个基本国策。但是,现代社会对商人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改变,商人已经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阶层。关于商人的历史来源,基本的观点是商人的称谓产生于商朝,是商朝灭亡后商朝后裔失去家园被迫从事商业活动,从事商品交易,而被后人称之为商人,并被世人所看不起而贬低,成为历朝历代的下九流行业。但商人称谓的产生或者商业活动的产生历史并非如此,而是与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息息相关,商人、商业没有任何贬低下流的概念。 商人与商业,确实产生于殷商王朝时期,并来自于商朝的历史文化。真实的历史原因是,殷商王朝由北方殷都与南方商都两都组成。殷与商是南北两都的具体地名,因南方商都地处中国南方分界线的淮河中游,农耕文明发达,物产丰富,是殷商王朝的粮食产地;同时,南方也是丝帛品与青铜原料的产地。因而南方商都就形成为北方殷都王公贵族提供粮食商品的贸易中心,成为各种粮食与商品的重要贸易市场。南方商都除了是殷商王朝的统治东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外,商都人的主要行业就要进行商业贸易,为北方殷都贵族提供各种生活商业用品,形成了商都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与“商业”称谓。因此,经济发达,商业昌盛的商都,也被称之为“大邑商”,也就要殷墟出土甲骨文中的“王在大邑商”。 《殷武》中的“设都于禹之绩”“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所描写的正是南方大邑商的商业繁荣景象,成为南方四夷地区商业活动的中心,也就是夏商周三代的中国之城。虽然在殷商文献中我们看不到这一历史情节记述,但在西周末年的周宣王时期青铜器兮甲盘铭文中,对大邑商这一商业中心地位有着明确的记载。大邑商在西周时期被继承为西周王朝的东都成周,成周也就成为西周王朝在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南淮夷。“王令甲政司成周四方责,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入蛮宄贾,则亦刑”。兮甲盘详细记录了成周位于南淮夷,淮夷人为西周王朝提供人力、物资、商品,并严格限制淮夷人将生产的商品与南蛮地区进行商业贸易,严格限定淮夷人把商品只能在成周商业市场进行交易,否则将进行刑法处罚。 因此,商人与商业是产生于南淮夷地区,是淮夷人的一项重要产业,在大邑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也称商人。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4
00:00 / 1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