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歌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宴席上,两人“把箸击盘”而歌。白居易赋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则回赠这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古人诗词唱和,并不是念出来或者说朗诵出来,而是唱出来,故而诗中说“今日听君歌一曲”。不光是词有固定的曲调(通常一个词牌一个曲调),诗也有些常用的曲调。比如说刘禹锡当时唱这首诗,有可能就是用我唱的这个曲调。当然,口音不一样。只要曲调合适,不同的口音唱会有些影响,但影响也不是很大。 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士,普遍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文人“四技”:琴棋书画,琴排首位。为什么?诗词文,都要吟唱出来,才更有韵味。少了音乐性,诗词文就少了一半的艺术性。少了音乐的熏陶,对于“仁德”的培养,就少了一个重要的助力。 一个文人,如果只是懂得一些诗词歌赋知识,或者琴棋书画等技艺,却不通儒学,不具备足够的思想性,那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谈不上“大知识分子”,更甭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圣贤追求。因为,在中国,只有儒学能帮你建立比较正确的“三观”。如果自己的三观都不正,又何以正他人,正社会,正世界?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氣質,比如漢唐風骨、魏晉風度,等等。而文藝是時代的反映。有先秦諸子百家,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等。宋朝是分水嶺,宋以前都比較大氣,那是大時代。宋以後的元明清時期,士大夫們則熱衷於小學小說小曲,這是小時代。每況愈下。 我們今天如何呢? 近年來,政府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似乎在重視傳統文化。非遺,文物,民俗等,都得到了一定重視。但這些都只是傳統文化中的“芝麻”,真正更需要重視的是儒學等思想。不能光撿芝麻丟了西瓜。不能光要個傳統文化的形式,卻丟了傳統文化的精髓。 小学、小说、小曲,非遗、文物、民俗,等,如果只具备艺术性,还只是“小道”。论语有言:“小道,虽有可观,致远恐泥。”只有具备足够的思想性,符合正确的三观,那才是“大道”。儒学等思想,就是比较正确的“三观”。 社会主义与儒学相结合,或许是个比较好的思路。毕竟,所谓共产主义,不就是儒学所追求的“大同”社会吗? ——《传统文化的精髓》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词与音乐#传统文化#儒学#大同社会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