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9: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46: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7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6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1
最近深度思考了一个问题:那些实现阶层跨越或指数增长的人,与埋头苦干却进展缓慢的人,核心区别在哪里?我发现,答案在于他们很早就想通了一个战略问题,并做出了清醒的选择。 “自力更生”与“借势而起”,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人生战略的一体两面。 真正的智慧,在于清醒地判断自己所处的阶段,并果断切换模式。 阶段一:站在巨人的肩膀,这个阶段,个人能力、资源和认知都严重不足。盲目追求“自力更生”是最大的浪费,你的任务是高效积累。这个阶段的精髓是:放下虚荣,保持饥饿。你不是在“寄人篱下”,你是在“借巢孵卵”,用别人的平台和资源,孵化你自己的能力和资本。 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是对“借势”最伟大的诠释。没人嘲笑牛顿不是“原创”了巨人,历史只铭记了他开拓的新边界。 阶段二:当你通过“借势”完成了初始积累,认知、能力和资源都已就位,却还贪图平台的“安全感”,那就是在浪费自己的天赋。这个阶段的精髓是:敢于孤独,承担风险 阶段三:《周易》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器”是你自力更生的本事,“时”则是你需要借势的东风。自身有硬实力,又能敏锐地抓住大势,方能无往不利。 雷军总结自己的创业史,提出了闻名遐迩的“风口论”:“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但请注意,说这话的人本身是一头“雄鹰”。他先通过金山软件磨砺了“自力”之翅,才在移动互联网的“势”中一飞冲天 所以,核心不是选择A或B,而是回答:当下的我,“器”在何处?“时”在何方?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