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30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十月初一,寒衣又至。 “岁暮不胜寒,添衣寄安暖,今夕念往忆,哀思故人矣。” 梁晓声在《人世间》中写过一段极为真切的话:“如果最亲的人去世了,最初你不会那么痛,因为你缓不过来。反而最难过的是在之后的时光里,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想起他时,看见他曾经爱吃的美食,用过的杯子,鼻子一酸,泪流满面。想起他在该有多好,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失去亲人,最难过的不是失去的那一刻,而是日后想起他的每一刻……” 这世间的很多痛苦,会如潮水般随岁月退去,多年后回望,只余淡淡痕迹。可有些痛,却如陈酿,后劲绵长,愈思愈深。而那最彻骨的,莫过于与至亲的永别。君不见,从古至今,最催人泪下的诗词文章,无不是断肠人写就的断肠词。苏轼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道尽了阴阳相隔的千年悲音。 国人素来讳言死亡,仿佛不言便能不遇。然而无论我们如何回避,它终究是每个人无法更改的归途。悲伤固然难免,但我渐渐懂得,正因生命有限,我们才更该珍惜每一个日出日落,认真活好当下——这既是逝者的夙愿,亦是对生者最庄重的嘱托。是的,人不仅要承担生活中的种种责任,活好每一天本身便是一种庄严的责任。这或许也是清明、中元、寒衣这些节日穿越千年依旧鲜活的深意:慎终追远,让爱在仪式中延续。 儿时总惧怕死亡与魂灵之说。可每每回到老院,心中却只有说不出的踏实与安宁。后来明白,那是因为这里不仅住着在世亲人,更弥漫着逝去亲人的气息。我常想,他们并未走远,魂魄始终徘徊于这方天地,只是我们肉眼凡胎,看不见、触不到罢了。他们就在院落的角角落落,默默守护着家族的血脉。老院,是我们的根,也是他们永恒的归宿。他们永远活在后人的记忆里——死亡从来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傍晚时分,街角巷口陆续燃起送寒衣的烟火。前几天拓好的纸钱,奶奶细心收拾叠放整齐,嘱咐我与母亲到附近路口焚化。她还特意煮了碗面,让我们“破散”给亲人。路口已有几处星火明灭,夜色朦胧了人们的面容,但那跳跃火光中无声的哀思,却比任何表情都更清晰。 母亲用木棍在地上画出几个慎重的圆圈,我将纸钱分置其中,一一点燃……火焰升腾间,母亲低声嘱告,说今年来不及备好寒衣,请先人自取银钱,缺什么便添置什么,又祈愿他们保佑子孙平安顺遂。一阵风适时而起,将燃尽的纸灰卷向夜空。母亲说,那是亲人来取寒衣了。 年年有十一,岁岁送寒衣。人生几何,不过在这烟火明灭之间也。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