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女儿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写洛阳贵妇生活的富丽豪贵,夫婿行为的骄奢放荡,揭示了高层社会的骄奢淫逸。诗前十八句叙述洛阳女出身骄贵和衣食住行的豪富奢侈、她的丈夫行为之骄奢放荡和作为玩物的贵妇娇媚无聊、她们的交住尽是贵戚。最后两句以西施出身寒微作为反衬,抒发作者的感慨。 白话译文:洛阳有一位女子住在我家对门,正当十五六的芳年容颜非常美丽。她的丈夫骑一匹青白相间的骏马,马具镶嵌着珍贵的美玉。她的婢女捧上黄金的盘子,里面盛着烹制精细的鲤鱼。她家彩绘朱漆的楼阁一幢幢遥遥相望,红桃绿柳在廊檐下排列成行。她乘坐的车子是用七种香木做成,绫罗的帷幔装在车上。仆从们举着羽毛的扇子,把她迎回绣着九花图案的彩帐。她的丈夫青春年少正得志,骄奢更胜过石季伦。他亲自教授心爱的姬妾学习舞蹈,名贵的珊瑚树随随便便就送给别人。他们彻夜寻欢作乐,窗上现出曙光才熄去灯火,灯花的碎屑片片落在雕镂的窗棱。她成天嬉戏游玩,竟没有温习歌曲的空暇,打扮得整整齐齐,只是熏着香成天闲话。相识的全是城中的豪门大户,日夜来往的都是些贵戚之家。有谁怜惜貌美如玉的越女,身处贫贱,只好在江头独自洗纱。#古诗词 #国学文化 #朗诵 #王维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1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60
陶者古诗启蒙|趣味速记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陶者》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歌以鲜明对比,写烧瓦工人辛勤劳作却无瓦遮身,富贵人家不劳而获却住着高楼大厦,深刻揭露社会不公,表达对劳动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是反映民生疾苦的写实佳作。 原文: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砖瓦的工匠,这里特指烧瓦工人;②陶:此处同“掏”,指挖取泥土烧瓦;③尽:挖完、用尽;④无片瓦:形容家中极度贫困,连一片遮顶的瓦都没有;⑤鳞鳞:形容屋瓦排列得像鱼鳞一样整齐密集;⑥大厦:高大华丽的房屋。 译文:烧瓦工人把门前的泥土都挖光用来烧瓦了,自己的屋顶上却连一片瓦都没有。那些富贵人家,手指连一点泥土都不沾,却住在铺满鳞鳞瓦片的高楼大厦里。 创作背景:北宋时期经济虽有发展,但土地兼并严重,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梅尧臣出身农家,仕途不顺,长期能近距离接触底层劳动人民。他目睹了陶者辛劳却居无片瓦,不劳而获的富贵者却安居大厦的不合理现象,内心满是愤慨与同情。为批判这种社会不平等,践行自己“意新语工”的作诗目标,他便创作了这首诗。#幼儿古诗 #启蒙教育 #古文 #诗词 #幼儿启蒙教育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