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的上海外滩,矗立着一座地标性的建筑,她就是被称为上海第一碑的欧战胜利纪念碑,因其碑顶立有一座女神雕像,也被称为和平女神像。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远在上海的英法俄意等国侨民应征赴欧洲参战,不少人在战争中阵亡或致残。为缅怀和纪念这些死难侨民,英国商会向工部局建议在黄浦江边建立一座纪念碑,这一建议得到工部局的批准和法租界公董局的同意,落碑地址就选在了如今的延安东路外滩,这条路的前身本是黄浦江一条名叫洋泾浜的支流,殖民当局于1915年填平此河修筑马路起名为爱多亚路,以此纪念英王爱德华七世。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同年,上海租界方面成立欧战战事纪念委员会。1920年,租界又下设纪念碑委员会,并用750两白银的高额赏金在全球征集设计方案。最终,委员会采纳马海洋行提交的设计,即在高大石碑上树立一座胜利女神铜像,寓意世界永久和平。 1924年2月16日,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数万上海市民涌入外滩地区,空前的盛况导致交通拥堵,两租界当局不得不对交通进行临时管制。帷幕缓缓落下之时,外滩一带欢呼雀跃。这座胜利女神像双翼高展,左手抚摸着一位在战争中失去双亲的孩童,右手正要触摸另一位丧子的母亲,以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碑座东面刻有功炳欧西、名留华夏八个大字,西面刻有一战中死难外侨的姓名,南北两面装饰有青铜铸造的盔甲盾牌。这座纪念碑并未展现出胜利者的骄傲,而是以温柔的女神来触动人心,寄托了人类对战争的抵触和反思。它宣扬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和平的祈祷,其深刻的普世价值让它迅速得到了中外人士的共同认同,也由此成为了上海外滩的的标志性建筑。然而,战争的阴云即将笼罩上海。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战役正式打响,上海迎来了至暗时刻。1943年,日伪政权掀起一股扑灭英美痕迹的浪潮,将这些由日本敌对国筑造的纪念碑悉数拆除,和平女神自然也无法幸免。日军拆除了顶部的青铜女神像,将碑座基部两侧的青铜装饰熔化,同时将纪念碑表面文字全部磨平。对于胜利女神像的结局,有一种说法是日军将其融化制成了子弹,另一种说法是拆下的女神像并未被毁,但因损毁严重最终不知所踪。仅存的碑身也失去了观赏价值,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 她短暂的生命,宛若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夜空,为人们带去了理性的思想光芒,时至今日还在警醒着人们对和平的呼唤和珍视。#历史 #上海 #外滩 #历史影像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2
第一次来到纽约,应该怎么玩? 第一站去自由女神像,她是纽约地标,也是美国的象征。这座高达93米的铜像,是美国独立100周年时,法国赠来的礼物。现在已经成了纽约必打卡的旅游景点。 如果你喜欢高楼大厦,那就来洛克菲勒中心的观景台,洛克菲勒家族靠石油发家,如今已涉及诸多领域,是世界十大财团之一。北京协和医院就是他们创办并捐献的。不远处就是帝国大厦。始建于1931年。俯瞰整个曼哈顿高楼林立,好多都是百年建筑,想象不到,上个世纪这里已经布满了摩天大楼。如果在那时候来到纽约,带来的震撼绝对是个奇迹。 中间那一大片绿地就是中央公园,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竟然有这么大面积的绿地。它是纽约市中心的天然氧吧。 你可以坐着马车从中央公园一路走到第五大道。 如果你想在第五大道购物,那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几乎遍布了,所有你能见到的品牌。它位于曼哈顿岛的中心地带,是世界各地游客到纽约必到的地方。 这座古朴典雅的哥特式建筑,是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可以进去体验一下,出则繁华,入则宁静。 我发现,不管红不红灯,人多了就走,全世界通用。 来纽约一定要来大都会博物馆,它和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被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里面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和文物。 没想到,这个在高楼夹缝中的小窄街道,就是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这里有许多著名的金融机构和交易所,这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在纽约一定要摸摸华尔街的铜牛,沾沾财气。 这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联合国总部,悬挂着各个国家的国旗。这栋大厦在设计时,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也是主要成员之一。他采用中国经典回廊式设计,把东方艺术融入其中。 晚上来到时代广场,有人称它是世界的十字路口,大量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广告牌和LED屏幕,满足你对未来城市的想象。这里还有各种有趣的街头表演,你们看这小伙子的爆发力怎么样? 关注东哥,明天带你去费城 #创作灵感 #纽约旅游 #旅行的快乐瞬间 #内容启发搜索 #美国旅游 @北大建筑班东晓 @DOU+小助手 @东哥旅行攻略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0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