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小解1年前
有谁跟我一样,咸阳12345号桥傻傻分不清? 你们知道吗?咸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五座跨渭河的大桥,分别是一号桥、二号桥、三号桥、四号桥和五号桥。它们不仅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更是咸阳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一号桥,即咸阳桥,全称咸阳渭河公路大桥,是全省干线公路西兰路通向甘肃、新疆和宝鸡的重要大通道,也是咸阳市重要的城市桥梁。1954年建成,2005年在原桥位另建新桥,并对新建桥梁的破损部位加固维修处理。 二号桥,即渭城桥,位于咸阳东侧,也就是咸阳古渡公园到地铁一号线的这座大桥,是咸阳人往东去西安的必经之地。1995年建成,是西北最大的单塔斜拉式大桥,是咸阳主城区内最漂亮的一座桥。 三号桥,即秦都桥,位于咸阳市区西侧,2004年竣工通车,北接彩虹二路,南通沣西新城。四号桥,即上林桥,位于市区更东部,北起朝阳四路,南至上林路,与世纪大道相接。五号桥,即高新大桥,北起咸阳高新区高科一路,南接沣西新城东云杉路。 这五座大桥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其中,一号桥是咸阳标志性建筑之一,二号桥则是咸阳历史文化的象征,三号桥是连接城市东西部的交通要道,四号桥则是通往沣西新城的纽带,五号桥则将高新区和沣西新城紧紧相连。它们共同构成了咸阳独特的交通网络,也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陕西咸阳 #咸阳同城热点 #咸阳 #咸阳旅游 #陕西dou知道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9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MHY5月前
常州天宁区同安桥来龙去脉 #桥 #四跨实腹式连续板拱桥 #南北交通大动脉 #城市发展 #原创视频 此视频摄于常州天宁区同安桥。常州同安桥的来龙去脉: 建造背景与初期形态 1991年,在常州的城市改造中,小营前至吊桥路的打索巷扩建后取名城中路,向南又开辟出一条新路至运河边,新架同安桥与劳动路连通,方便了古运河两岸市民的出行。当时的同安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人行踏步桥,不通机动车辆,桥宽20米,桥下净空6米,有较大坡度,市民往来必须步行或推车上下。 改造缘由与过程 由于同安桥为人行踏步桥,阻碍了交通,很多交通流量只能从清凉路和兰陵路绕行,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需求。2008年,同安桥改造工程启动,作为晋陵南路工程的一部分,一期工程北起吊桥路,向南跨越京杭运河至劳动中路。 改造后形态与作用 - 桥梁形态:2008年末同安步行桥拆除重建,建成了宽30米的四跨实腹式连续板拱桥,有三拱在河中,一拱在北侧规划道路上,由南至北每拱跨径分别为16、17、16和15米,桥梁总长80.20米。桥面两侧各建4米人行道,中间为22米宽的车行道。 - 交通作用:改造后的同安桥成为车行人行两用大桥,极大地方便了附近古运河两岸市民的出行,并有效缓解了清凉路和兰陵路的交通流量,完善了区域路网。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1
临汾“姑射(ye)桥”是山西省 第一座人车分离双层跨汾河 大桥用这个“神山”的名字?河汾一路跨汾河大桥工程,位于涝洰河入汾河口南侧、棋格广场与城市阳台北侧。该工程总投资3.9亿元,全长320米,跨径布置为100米+140米+80米。桥面宽度40米,为双向8车道。桥梁分上下两层布置,上层通行机动车,下层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目前,临汾市河汾一路跨汾河大桥工程进入夜景亮化调试阶段,围绕桥梁结构和临汾地域特色,全面提高灯光夜景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该座大桥是临汾市区继城南拉索桥、平阳大桥、彩虹桥枢纽、锣鼓桥等,除高速公路外第七座跨汾河大桥。该桥设计理念超前,形状独特,创新取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采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提取高山的自然弧线,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观效果,如果新桥名为“姑射桥”,桥西正对的就是神山姑射山。选择也是有道理的! 姑射山,属于吕梁山脉,因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之语而出名。《逍遥游》中的原文是这样的:“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由此可知,藐姑射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姑射山其北至洪同、汾西、霍州,南伸至襄汾、乡宁、新绛等。传说最多是三个带”汾”的临汾、襄汾、汾西等!临汾,古称平阳。平阳的地名与姑夜山有关。《水经注》道:“平水出平阳,平阳因在平水之阳而得名。”姑夜山有一座山峰叫平山,山麓泉水喷涌,故称“平水”。临汾在平水之北,故而叫作“平阳”。清代戏剧家孔尚任《清音亭记》道:“藐姑射之连阜曰平山者,平水出焉。土人云:由临汾,下襄陵,溉田可为十万八千亩,从孔尚任的文章中可见当时姑夜山平水之大,对农业水利灌溉之重要。姑射山在远古时代就是文明初始、文脉鼎盛、隐士居住的名山。据说尧帝来到姑夜山,拜访贤人,请求他们辅佐治理天下。好不容易在姑夜山找到四位贤人王倪、啮缺、被衣、许由。可是四位贤人视富贵如浮云,断然拒绝。王倪是啮缺之师,被衣是王倪之师,许由也是当时的贤人,做过尧、舜、禹的老师,人称“三代宗师”。,洞房的来历亦与姑叶山的传说有关。建筑儒、道、佛三教合一,。据说,汉光武帝刘秀,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宋度宗赵祺等人,都曾经来过姑夜山,在这里留下遗迹和美丽传说。比如,李渊曾经登临这里的南天门
00:00 / 09: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4
00:00 / 06: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