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0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28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29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5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5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你说的话孩子不但不听,还对着干,该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是无数家长共同面临的核心困扰,是多数家庭亲子矛盾的导火索。其实,这一现象背后藏着心理学规律,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魏格纳的“白熊效应”实验,就深刻揭示了关键原因。在实验中,魏格纳要求参与者不要在脑海中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所有人的思维都出现强烈反弹,脑海里无一例外都会浮现出白熊的形象。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亲子沟通:当孩子在前面奔跑时,家长本能地喊“小心,别摔了”,可是毫无效果。因为人的潜意识无法识别“别”“不”这类否定词,家长看似提醒“别摔”,实则是在强调“摔跤”,孩子的注意力会被牢牢吸引到“摔跤”上,潜意识甚至会推动这一行为发生。不妨回想一下,你平时对孩子说的话里,有多少是用否定句式表达的?“不要玩手机了”“不要浪费时间”“别磨蹭了”“上课别走神”“不然老师不喜欢你”……按照潜意识的信息处理逻辑,孩子会自动过滤掉否定词,真正接收到的信息其实是“玩手机”“浪费时间”“磨蹭”“上课走神”“不被老师喜欢”。 所以,亲子沟通的核心关键的是:告诉孩子“要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正面确认”,与我们上一节课提到的“潜意识正面暗示”一脉相承。具体可以这样调整沟通方式: - 孩子玩手机时,不说“不要玩手机了”,而是说“孩子,该去学习了”; - 孩子浪费时间时,不说“不要浪费时间”,而是说“孩子,请珍惜我们的时间”; - 孩子拖拉磨蹭时,不说“别磨蹭了”,而是说“孩子,请加快你的速度”; - 孩子上课容易分心时,不说“上课别走神”,而是说“孩子,请认真听课”。表面上看,“正面确认”和“批评指责”似乎差别不大,但核心逻辑截然不同:批评指责指向过去,聚焦于孩子已经犯过的错误,容易引发孩子的抵触心理;而正面确认指向未来,聚焦于孩子可以达成的积极行为,每个人都本能地拒绝批评,但很少有人会抗拒被正面确认的感觉。作为家长,我们的核心职责之一,就是帮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正面行为上,而非负面问题上。用积极、明确的正面确认方式,清晰告知孩子应该做的事,才能真正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减少对抗情绪。如果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不妨尝试在生活中实践这些沟通技巧,看看亲子关系是否会有积极变化。#潜意识育儿#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正面教育的力量 #正面引导 #正面教育 @孩子叛逆怎么办#亲子关系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