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式通用机枪是中国机枪史上自行设计的第一部机枪。于1960年国家正式立项“六0八项目”研制,于1967年通过国家定型命名为“67式轻重两用机枪”(又称通用机枪),一举改变了以往仿制外国机枪的历史,成为中国机枪史上自行设计的第一部机枪。 二战期间,作为最早的轻重两用机枪, MG42轻重两用机枪由德国人最先带到了战场上,马上就成为德军闪电战最为得力的武器之一。它曾经是盟军士兵的噩梦。二战之后,各国相继开始大力发展通用机枪,工业基础落后的新中国更是排除万难,经过近十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67年研制出了自己的第一代通用机枪六七式7.62毫米通用机枪,这也是中国大批量装备的第一种通用机枪。六七式不但性能优良,而且在研制中创造性地解决了由于长时间射击所导致的枪管磨损的问题,延长了枪械寿命。在此基础上又推出性能更优的六七-2式通用机枪,它最大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东方人使用。这挺机枪的轻巧使得它在战场上机动灵活。三脚架和两脚架的双脚架设计可以适应多种地形,尤其是在丛林和山地。1970年总参决定装备部队,同时替代三种原先装备的机枪。1977年完成第一次改进,定型67-1式轻重两用机枪。1978年3月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第二次改进定型为67-2式轻重两用机枪。主设计师是后来被称为中国枪王的朵英贤(院士)以及团队,设计师们在昆明356厂,加工出了原理样机,1960年的八月,项目的研制正式列入了国家兵器研制计划,代号六0八,同时,解放军轻武器研究所也派来了三名技术人员协作研发。1961年的九月确定了结构,这个方案称之为六0八-3。六0八机枪上有一个地方是独创的,就是它的进弹原理。由于它采用了7.62×54毫米弹,子弹尾段有一圈凸起,所以使用这种枪弹的机枪大多会采用双层进弹结构,就是先把弹向后拉出弹链,再向前推进弹膛,分为两段行程。但是这样一来,会导致运动更加的复杂,对可靠性和减重都十分的不利。我国的53式重机枪甚至出现过向后拉的时候,弹头从弹壳上掉下来这种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研究人员自创了单程进弹系统,就是不需要枪弹往后拉,拉枪机向前推就能直接推弹上膛,简化结构的同时,还减轻了重量。在这之后又进行了数次改进,六0八-6样枪终于在1965年5月3日进入了国家靶场进行进行测试。又经过了两年改进后,1967年五月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定型设计,
00:00 / 06: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5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9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60
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6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5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