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原名叫“中国大街”。当时这条街成为中东铁路的货运中转站,每天有五百辆马车从此街经过,雨后或雪后道路湿滑容易翻浆损坏,所以在当时铺设这条大街地面时用掉了87万块面包石,一块面包石价值相当于一块大洋,并采用深埋工艺铺装,到现在一百多年还完好无损。1928年,民国时期政府收回了哈尔滨市政政权后改称“中央大街”,其全长1450米,宽21.34米。这个街区1平方公里,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及古典主义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建筑65座,这条街也成为“东方小巴黎”哈尔滨的典型代表。马跌尔宾馆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建筑,宾馆建于1906年,在苏俄时期,大批白俄军官逃到了哈尔滨,这座宾馆就成为他们的聚集地。满洲国时期,马跌尔宾馆的扶手上现在还留有一道线,那是白俄军官在此决斗的留下的痕迹。宾馆里面209房间墙上还留有子弹射击的弹痕。马跌尔最出名的是还它的冰棍,20世纪初就开始卖了,其冰棍配方是贝加尔湖冰+伏特加+高加索的蜂蜜,要是吃多了还真会醉。后来改良了配方,用奶粉替代了军用炼乳,香精替代了白兰地,现在再次改进后是牛奶+鸡蛋+白砂糖及零香精,零防腐剂的这个配方就变成了如今的绵密顺滑的口味。马跌尔冰棍售卖处上方的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已卖出291180468支冰棍,中央大街这里总是排着大队,也算是一处别样风景!#旅行 #哈尔滨 #中央大道 #美食 #旅行推荐官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哈尔滨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城市名片。着有“亚洲第一街”的美誉,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中央大街的历史和中东铁路的历史,以及哈尔滨建城史几乎是同步的,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建设城市设施,来自山东和邻省的大量劳工涌入哈尔滨。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就是中央大街的雏形。修路的劳工们在土路的两侧建房安家。到1900年,这条路被称为“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居住的大街。后来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大批的外国人来到哈尔滨。这里逐步被外国商人租买,虽然还叫“中国大街”但两侧多是欧式建筑,各种店铺也多是外国人经营。 因为中国大街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1924年,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并监工,给中国大街铺上了“面包石”。这些面包石是用哈尔滨阿城花岗岩加工而成,因大小形状像俄式面包,所以俗称面包石。整条道路总长1450米,宽21.34米。历时两年完工。耗石87万块。每块造价约一银元(当时老百姓一个月的生活费)因此这条街也被称为“黄金铺就的路”。 1925中国收回哈尔滨市政管辖权,1928年正式更名“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共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从15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中主义风格,到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所以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长廊” 作为哈尔滨著名旅游街区。中央大街汇集了历史建筑、特色美食和文艺打卡点。 美食:马迭尔冰棍儿是一定要品尝的,还有现打格瓦斯,秋林里道斯红肠。华梅西餐厅的俄式西餐,马迭尔酸奶,冰淇凌等等 游玩:有犹太历史博物馆,肖克庭院,马迭尔宾馆阳台音乐会,防洪纪念塔及松花江边落日等。 建筑:据说每一栋建筑的信息都设计为二维码的形式,游客扫码即可听建筑、看建筑、读建筑,探寻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此刻我想起那句“不是欧洲去不起,来哈尔滨更有性价比”那就来与哈尔滨中央大街见一面吧,他一定会惊艳到你。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28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