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没义务监督孩子学习但要接受后果 一、“义务”确实没有,但“责任”在。 没规定父母必须辅导作业。但孩子的“习惯养成黄金期”就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父母“放弃”监督,孩子“学会”的就是“逃避”、“磨蹭”、“无所谓”。父母用“没义务”放纵了孩子,孩子就用“坏习惯”回报父母。 二、老师的精力是“公摊”,父母的精力是“私有”。 老师负责几十个孩子“知识”的“上限”,但父母负责1个孩子“习惯”的“底线”。这个“底线”工作,只能父母来做。 三、你不管,不代表“别人”不管。 班级里的“差距”怎么来的?不是智商。是A家长在盯“规范”,B家长在盯“阅读”,C家长在盯“错题”...而你家在“快乐放养”。你用“没义务"安慰自己,别人在用“责任心”拉开差距。 四、最大的“后果”,是“管不住了”。 可怕的,不是成绩下滑。是到了三四年级,坏习惯彻底定型了,你发现成绩“雪崩”了,你再想“管”,孩子已经“关上”了沟通的门。一二年级你“没义务”,三四年级你就只剩下“无能为力”。你得花10倍的力气去“纠错”,还未必纠错得过来。 五、“不管”的权利,必须配套“接受”的义务。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既然选择了“没义务监督”,那也请100%“有义务接受”他未来的“普通”,甚至“落后”。最大的“谎言”,就是“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不会“自然好”的。所有“优秀”的背后,都浸透着父母“不辞辛劳”的“监督”。你选了“轻松”,就得“认”那个结果。#一年级 #宝妈分享 #班主任说过最真的话 #家长必读 #辅导功课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45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