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27: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说说“冬藏”。 提到“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躲起来”、“不作为”, 甚至跟“躺平”划上等号。 但它其实是一种主动的、战略性的休整”。 江河里的水开始结冰,动物们开始冬眠。 积蓄力量,等待来年的春天。 秋收与冬藏 而要真正理解“藏”的智慧,我们必须先把它和“收”区分开。 很多人将“秋收冬藏”连在一起说,但这两个词的内核,是两种极端状态。 秋收是向外的、结果导向的狂欢。 这是一个关于“沉淀”和“守护”的季节。 能量是向内汇聚的。 它不追求即时的结果,而在于为未来的“生”和“长”积蓄势能。 “秋收”是关于你收获了多少,而“冬藏”是关于你留下了什么、沉淀了什么。 在这个追求“快速变现”、“即时反馈”的时代,我们都在忙着“收割”,却很少有人懂得如何“储藏”。 这正是我们感到疲惫和空虚的根源。 冬藏的三层次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藏”呢?藏有三个层次。 最基础的“藏”,是身体的藏。 《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保证充足的睡眠,吃一些温补的食物。 进阶阶段是“藏器”。 《易经·系辞》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比如司马懿,在曹爽权倾朝野时,他选择称病回家,“藏”起了自己的野心和锋芒,最终等来了高平陵之变的机会。 “藏器”的智慧在于:当你处于低谷或迷茫期时,不要焦虑、盲动。 这正是你打磨沉淀的最佳时机。 事物是周期性的,人生也是。 懂得在冬天“藏器”的人,才能在春天到来时,抓住机会。 “藏”的最高境界,是“藏心”。 它关乎我们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澄澈。 它意味着主动地、有选择地关闭信息入口,为自己创造一片“精神留白”。 就像白居易在《负冬日》里写的“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真正的强大,不是占有更多,而是能放下更多;不是说得更多,而是能沉默更久。 愿你在这个冬天,藏起疲惫,蓄满能量。待到明年春天,更有力量地去“生”去“长”。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2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