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今译 孔子说:“没有人能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人了解老师呢?”孔子说:“我既不怨恨天,也不责怪人,只是从人事上去学习,依循天理日求上进,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引述 下学而上达,意思是下学人事而上达天道。孔子认为礼是人事行为的规范,仁是人事行为的本质。只有依仁合义,持续精进,才能够上达天道,而知天命。 知天命的指标,即在不怨天,不尤人,凡事逆来顺受。以孔子的修养,五十岁时才知天命,可见实在不容易。像孔子这样杰出的人,一般人当然很不容易了解。所以孔子自叹没有人能够了解他,只有天才能明白他的心情。 一般人忙于下学,根本没有上达的可能。孔子说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关于天命的部分,很少向这些人提起。因为它比较高明,并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的。 生活智慧 (一)下学而上达,下为人,上为天。由人事上达天命,才有天人合一的可能。当中不需要神明的媒介,成为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特色。 (二)“我欲仁,斯仁至矣”(《述天篇》)。命在天也在我,便是天人合一的明证。人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不断从道德实践中去体会,逐渐提高自觉,以求上达。开始学起,日求上进。(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篇》)。天道只能自存,无法弘人。我们必须充实下学的功夫,才能弘扬天道。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论语·雍也篇》可欺不可罔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 宰我问:“有人告诉仁者说:‘井里有人掉下去。’仁者会不会跳下去救呢?’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能受骗到井边去救人,但不可让自己也掉进去!他可能会一时受骗,但不会受不合理的事情所蒙蔽。” 君子为人正直,很容易相信别人。有些人就利用这种特性,来欺骗君子。但是君子应该相当明白道理,不可能用不合理的事情来蒙蔽君子。 听到有人掉到井里,跑过去看看,是合理的行为。不论有没有人掉在井里,也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救援,便跳入井中想要救人,当然不合情理,君子不可能这样做。 由于秉性正直而受骗上当,可以说是“君子可欺以其方”的正常现象。但是被骗很久而仍然不能自己觉悟,那就已经成为傻子,不值得称赞了。 被不合理的谎言所蒙蔽,根本就是不明事理所造成,不能用正直来推卸责任,否则亲者痛而仇者快,这并不是君子应有的态度。 小人不择手段,利用君子的正直,来加以欺骗。君子必须合理地因应,务求不为小人所害,才是明智的表现。 建议我们,养成不欺骗君子,也不为小人所骗的习惯。既不害人,也要防止被害。#论语遍地开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道统#每天学习一点点#论语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十六、蘧 (qú)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 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今译 蘧伯玉派遣一位使者拜访孔子。孔子和他一起坐,问:“蘧先生近来做些什么?”使者回答:“蘧先生想减少自己的过失,但还没能做到。” 使者告辞退出。孔子说:“好一个使者啊!好一个使者啊!” 引述 孔子非常重视沟通的艺术,蘧伯玉的使者,简单几句话,就博得孔子这么高的评价,可见说得很好,令人听了,对蘧伯玉肃然起敬,却又不致怀疑他的使者有意吹捧或猛打广告。孔子的连声赞美,确实很恰当。 作为一个使者,传达正确的讯息、建立合适的关系、达成预期的任务,应该是缺一不可的。蘧伯玉的使者,传达了蘧伯玉勤于自省、力求改善的讯息,建立了良好的形象,使孔子获得很好的观感,终于完成了他来见孔子的任务。孔子的赞美,给他很高的分数,十分圆满。 生活智慧 (一)孔子最讨厌巧言令色的小人,却对口才良好并且表现得恰到好处的人,甚为赞赏。可见口才良好,还要表达恰当,才受人欢迎。 (二)既然是使者,就应该心理上有准备。人家一见面便会问:“你家老爷近况如何?”预先做好功课,比较容易令人满意。 (三)会说话的人,大多不会多说。简要得体,大家都喜欢。用词适当,情意深远,又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当然是高度的艺术。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15: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7: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7
屈原曰: 遂古之初, 谁传道之?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冥昭瞢暗, 谁能极之?冯翼惟象, 何以识之?明明暗暗, 惟时何为?阴阳三合, 何本何化?圜则九重, 孰营度之?惟兹何功, 孰初作之?斡维焉系, 天极焉加?八柱何当, 东南何亏?九天之际, 安放安属?隅隈多有, 谁知其数?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出自汤谷, 次于蒙汜。自明及晦, 所行几里?夜光何德, 死则又育?厥利维何, 而顾菟在腹?女岐无合, 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 惠气安在?何阖而晦? 何开而明?角宿未旦, 曜灵安藏?不任汩鸿, 师何以尚之?佥曰“ 何忧, 何不课而行之?”鸱龟曳衔, 鲧何听焉?顺欲成功, 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 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鲧, 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 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 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 何以窴之?地方九则, 何以坟之?河海应龙? 何尽何历?鲧何所营? 禹何所成?康回冯怒, 墬何故以东南倾?九州安错? 川谷何洿?东流不溢, 孰知其故?东西南北, 其修孰多?南北顺椭, 其衍几何?昆仑悬圃, 其尻安在?增城九重, 其高几里?四方之门, 其谁从焉?西北辟启, 何气通焉?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 若华何光?何所冬暖? 何所夏寒?焉有石林? 何兽能言?焉有虬龙, 负熊以游?雄虺九首, 鯈忽焉在?何所不死? 长人何守?靡蓱九衢, 枲华安居?灵蛇吞象, 厥大何如?黑水玄趾, 三危安在?延年不死, 寿何所止?鲮鱼何所? 鬿堆焉处?羿焉彃日? 乌焉解羽?禹之力献功, 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山女, 而通之於台桑?闵妃匹合, 厥身是继。胡维嗜不同味, 而快鼌饱?启代益作后, 卒然离蠥。
00:00 / 05: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
00:00 / 2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