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4月前
挖掘坑、槽、井、沟等作业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挖掘作业现场的那些“保命”要点。在咱们的日常工作里,挖坑填土看似是最普通的活计,但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今天我给大家捋一捋,施工现场的坑、槽、井、沟边,到底有哪些 “雷” 不能踩。 先说说怎么挖。老话说 “万丈高楼平地起”,咱挖坑也一样得脚踏实地。挖掘土方时一定要遵循 “自上而下、逐层挖掘” 的原则,千万别图省事,直接从底下掏土(不能采用挖底脚的办法挖掘),不然土方就像抽了根基的沙堆,说塌就塌。 挖出来的土往哪搁也有讲究。咱们得把堆土位置选在距坑边至少 1 米远的地方,堆土高度不能超过 1.5 米,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二次坍塌。而且,这挖出来的土绝不能图省事往窨井、下水道口一推,不然排水系统瞬间就 “罢工”,积水倒灌,坑里的作业人员可就 “遭殃” 了。 再说说人在坑边的站位。坑、槽、井、沟这些地方的上端边沿,看着宽宽敞敞,可千万别站着聊天或者走来走去,那土壁说垮就垮,人掉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更别提在土壁上挖洞当 “捷径” 爬上去,这土要是松动了,人可就成了 “土埋活人” 的主角了。 最重要的就是保障措施。施工现场没个 “防护罩” 怎么行?根据土壤的软硬、含水量和挖的深度,咱们得科学设置安全边坡或者固壁支撑。这个支撑架就像给土方加了个 “金钟罩”,能兜住土不往下塌。但光装起来还不够,得经常瞅瞅,特别是下了雨、化了雪的时候,边坡要是有裂缝、松动,或者支撑杆歪了、断了,就得马上停手里的活儿,赶紧采取补救措施。 要是坑边要放机械、铺轨道,那可别大意。机械离坑边太近,自个儿往坑里一栽,那可就 “满盘皆输” 了。得保持安全距离,还得加固坑壁,给机械和坑壁之间做个 “保险”。 拆装固壁支撑也得讲究顺序。拆除的时候得从坑底往上一层层拆,不然上边拆了,底下一松,整个支撑架就散了。换支撑更是费心思,得先装新的,再拆旧的,就像给病人换支架,不能让 “血管” 有一瞬间的 “失血”。 最后还得提醒大伙,坑、槽、井、沟里看着能歇脚,实则危机四伏。里头空气质量差,要是塌方了逃跑都难,所以作业期间千万别在里头抽烟、喝水、歇凉,作业完了赶紧撤离,别在这 “危险地带” 多待一秒。 生命无小事,施工安全大于天。希望大家都能把这些要点牢记心间,每一次挖掘作业都能平平安安。谢谢大家!
00:00 / 03: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3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5
深基坑施工注意事项及现场安全管理,这些要点必不可少!46页p 本文档是一份关于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的PPT演示文稿,内容涵盖了深基坑施工的注意事项、安全管理要点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规范。文档首先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指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制度,对于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具有重要作用。 文档详细介绍了深基坑的定义,包括开挖深度、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等因素,并列举了一系列可能导致基坑坍塌的原因,如放坡不足、基坑边坡顶部超载、施工方法不正确等。同时,文档还提到了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包括基坑的面积、形状、开挖深度以及周边环境的复杂性。 在施工全过程管理方面,文档提出了从地质勘察、支护方案设计、施工方案编制到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步骤,并强调了在基坑使用过程中持续监测的重要性。文档还特别指出了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包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执行安全检查等。 文档还提到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要点,如检查坑边荷载、临边安全防护、支护结构质量、土方开挖施工情况、施工用电安全、应急预案措施等。特别强调了在恶劣天气后对基坑和安全设施的检查,以及项目管理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的必要性。 此外,文档还涉及了施工现场的临电使用要求、桩基施工机械安全管理、土方开挖施工注意事项、人员作业安全措施、支撑梁拆除作业等内容。文档最后强调了对生命的敬畏、对安全的重视、监管的并重以及责任的落实,指出通过严格执行规范和规程,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深基坑工程的安全事故。#内容包含 #编写 #封面模板图片 #设计 #编制依据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锚杆外露长度标准解析 锚杆外露长度标准因应用场景、行业标准及具体工程要求存在差异,需结合规范与实际施工需求综合判定。以下从国家标准、场景差异、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四方面系统梳理: 一、国家标准与核心规范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 外露螺纹长度:10~30mm,确保螺母安装后至少5个螺距有效咬合,避免锚固力不足;上限控制≤30mm,防止过长螺纹划伤作业人员。 测量方法:钢尺测量托盘表面至杆体端部的距离,需满足“下限≥10mm(保证预紧力施加),上限≤30mm(安全限制)”。 其他行业规范补充 有托板锚杆:外露长度通常为15~50mm(如《锚网索支护技术标准》要求≤50mm);无托板锚杆外露长度≤50mm。 锚索外露长度:一般要求100~300mm(如煤矿锚索外露≥300mm),需满足张拉预应力需求。 特殊场景:锚喷巷道、火药库硐室等要求外露长度为0(完全埋入)。 二、场景差异与具体要求 煤矿巷道:外露长度严格控制在10~30mm(螺纹部分),兼顾锚固力与作业安全;围岩松软破碎时,可适当延长至30~50mm以确保支护效果。 隧道与边坡工程:根据围岩条件调整,通常外露长度≤50mm,需结合锚杆类型(如全螺纹钢锚杆、玻璃纤维锚杆)及设计预紧力确定。 锚索系统:外露长度需满足张拉千斤顶操作空间,一般≥300mm,避免张拉时杆体滑脱。 三、测量方法与质量控制 工具:钢尺、钢板尺或专用测量仪器(如SMJ-1A型锚杆锚固质量数据采集仪)。 步骤: ① 清理托盘表面,确保测量基准面清晰; ② 测量托盘边缘至杆体端部的直线距离; ③ 记录最大值并对比规范限值(如≤50mm)。 质量验收:需同步检查托盘紧贴岩面、螺母预紧力矩(如≥180N·m)及锚固剂固化情况,确保整体支护系统有效。 四、注意事项与风险控制 安全风险:外露过长可能划伤人员,过短则导致螺母无法有效紧固,降低支护强度。 施工调整:在围岩松软、破碎或高应力区域,可适当放宽外露长度上限(如50mm),但需通过锚杆拉力计验证锚固力是否达标。 规范更新:需关注最新行业标准(如2025年后更新版本)及地方性技术规程,避免依赖过时标准。 总结:锚杆外露长度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如GB50213-2010)及行业规范,结合具体工程场景动态调整,并通过测量验证与质量检测确保支护安全可靠。#锚杆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