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1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
#视觉冲击 #艺术 张晓凌: 孙博文与这个时代的相遇多少有些意外,因其意外,他与这个时代所碰撞出的火花才格外地眩目。        其大泼彩绘画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其声名日隆,甚至超过了1980年代对黄秋园、陈子庄的发现。        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孙博文生前的孤寂——终其一生,孙博文是孤悬于美术界之外的“基层艺术家”。 如果要在艺术史上为孙博文寻找一个同类的话,那只能是梵高。        其情形与他的偶像梵高有些类似:一个在南法阳光照耀下的旷野与麦田中孤守;一个在山东的乡野与岱岗之间游走。两人皆可用勃兰兑斯评价拜伦的话来加以描述一颗没有氛围的“星星”。        依早期与晚期作品的性质而论,事实上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孙博文:日常的、世俗的、作为文人画家的孙博文;半清醒的、半癫狂的、作为精神遨游者的孙博文。        前者是虚静的、入世的,以寄情花鸟、山水来完成自己的艺术理想;后者则是狂狷的、超世的,飘渺如孤鸿,在遨游形而上世界无尽的历程中,探寻生命的归宿。        孙博文晚年所作,多巨幛大幅。观者置身于其中,犹如梭巡于精神的密林。在他们的感受中,那些弥散着神秘气息的、连续性的、非现实的宇宙图像,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美术作品,而更像是对宇宙、对生命终极归宿的叩问。        很显然,这种感受从本质上讲,是反日常的,更接近于某种宗教情感。因而,与通常的美术展览相比,孙博文展览的现场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精神道场。        在一个乡土文化尽毁,文化土壤充分盐碱化的地域中,如何生长出了孙博文这样参天的乔木?        孙博文的人生、艺术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题。有趣的是,其巨大的诱惑力也正在于此。 #当代艺术#梵高#艺术家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1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15: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