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红阳6天前
冬日枯荷 诗/红阳 昔曾擎伞碧瑶塘,今化残荷静晓霜。 花影已随流水逝,枯姿偏避冷风扬。 未经寒彻难填骨,怎识阴幽是敛光。 留得慧根沉泥处,来年还发满池香。 【作者简介】 作者红阳,原名吕欣,山东莱芜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莱芜老年大学诗词创作讲师。 【解说部分】 这首《冬日枯荷》,初读是景,再读是情,细品却是生命的哲思。 开篇“昔曾擎伞碧瑶塘,今化残荷静晓霜”,一昔一今,一生机一沉寂,强烈的对比瞬间将我们拉入时光的流转。那曾亭亭如盖、碧绿接天的荷塘盛景,如今化作了静卧于晨霜中的残影。这里没有哀嚎,只有一种历经繁华后的坦然与静默。 “花影已随流水逝”,是对过往的告别,轻盈而必然;“枯姿偏避冷风扬”,则是当下的风骨——纵然枝枯叶败,也不愿随冷风狂舞,保持着最后的尊严与姿态。 然而,诗人的笔触并未止于萧瑟。颈联笔锋一转,道出全诗的精髓:“未经寒彻难填骨,怎识阴幽是敛光。” 这无疑是全诗的灵魂之句。它告诉我们,没有经历彻骨的寒冷,生命就无法锻造出坚毅的筋骨;不懂得在阴暗幽寂中韬光养晦,就无法领悟积蓄力量的真谛。这里的“枯”,不再是死亡的表征,而是生命在低温中淬炼、为下一次绽放所做的必要准备。 于是,顺理成章地引出了那充满希望的结语:“留得慧根沉泥处,来年还发满池香。” 凋零不过是表象,深埋于淤泥之下的,是智慧的根茎,是生命的火种,是一个关于重生与轮回的坚定承诺。 整首诗,就像一部微缩的生命纪录片。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凋零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一种深刻的转化与沉淀。它教会我们欣赏残缺之美,理解寂静之力,并始终怀抱希望——因为最蓬勃的生机,往往孕育于最沉静的低谷之中。 ——这不只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曲写给生命韧性的赞歌。 #自然风光 #每日分享 #生命感悟 #诗词 #生命价值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红阳5天前
冬日枯荷之二 诗/红阳 残荷独倚石边湄,褪去红妆尚自奇。 不怕严霜凌瘦骨,偏凭枯叶拒寒危。 风摇影动犹存蔑,气冷身藏未入悲。 阅尽人间真意在,敛光夺魄几人知? 【作者简介】 作者红阳,本名吕欣,山东莱芜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莱芜老年大学诗词创作讲师。 【诗文解读】 在这首七律中,诗人用四组意象构建起冬荷的风骨。首联“残荷独倚石边湄”,以孤影石畔定格遗世独立的姿态,当“褪去红妆”的繁华,反而凸显出洗尽铅华的本真。颔联的“严霜凌瘦骨”与“枯叶拒寒危”形成张力场,那些看似脆弱的枯槁,竟成为抵御严寒的铠甲。 诗人突破传统咏物诗的托物言志模式,在颈联注入现代精神解读——“风摇影动犹存蔑”,飘摇的倒影里藏着不屈的蔑视;“气冷身藏未入悲”,低温中的蛰伏并非消极退避。尾联的“敛光夺魄”尤见匠心,将枯荷转化为内敛的光体,那些深褐的斑痕、破裂的边沿,恰是经历时间淬炼后凝聚的生命印记。 这首作品最动人的,是完成了从审美到审“枯”的升华。当我们在冰封湖畔遇见这些倔强的身影,仿佛看到生命另一种存在形态:不必始终以鲜妍示人,允许残缺,允许沉默,允许在季节轮回中保持最后的尊严。正如诗人通过老年大学教学所感悟的——最美的人生况味,往往藏于繁华落尽后的素朴书写。 ——这,正是穿越寒冬才能读懂的生命诗篇。 #人生感悟 #自然风光 #心灵 #感悟 #自然美景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红阳4天前
冬日枯荷之二 诗/红阳 残荷独倚石边湄,褪去红妆尚自奇。 不怕严霜凌瘦骨,偏凭枯叶拒寒危。 风摇影动犹存蔑,气冷身藏未入悲。 阅尽人间真意在,敛光夺魄几人知? 【作者简介】 作者红阳,本名吕欣,山东莱芜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莱芜老年大学诗词创作讲师。 【诗文解读】 在这首七律中,诗人用四组意象构建起冬荷的风骨。首联“残荷独倚石边湄”,以孤影石畔定格遗世独立的姿态,当“褪去红妆”的繁华,反而凸显出洗尽铅华的本真。颔联的“严霜凌瘦骨”与“枯叶拒寒危”形成张力场,那些看似脆弱的枯槁,竟成为抵御严寒的铠甲。 诗人突破传统咏物诗的托物言志模式,在颈联注入现代精神解读——“风摇影动犹存蔑”,飘摇的倒影里藏着不屈的蔑视;“气冷身藏未入悲”,低温中的蛰伏并非消极退避。尾联的“敛光夺魄”尤见匠心,将枯荷转化为内敛的光体,那些深褐的斑痕、破裂的边沿,恰是经历时间淬炼后凝聚的生命印记。 这首作品最动人的,是完成了从审美到审“枯”的升华。当我们在冰封湖畔遇见这些倔强的身影,仿佛看到生命另一种存在形态:不必始终以鲜妍示人,允许残缺,允许沉默,允许在季节轮回中保持最后的尊严。正如诗人通过老年大学教学所感悟的——最美的人生况味,往往藏于繁华落尽后的素朴书写。 ——这,正是穿越寒冬才能读懂的生命诗篇。 #每日分享 #诗情画意 #自然风光 #意境 #诗词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44
诗词录:《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赏析 枯荷听雨:李商隐的千年美学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你知道吗?一场晚唐的秋雨,让28个汉字成为穿越千年的声音纪念碑。当雨滴叩响枯荷的刹那,整个中国文学史都听见了思念的回响。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23岁的李商隐在洛氏亭完成的美学实验:如何用缺席构建存在,用寂静书写永恒。公元835年深秋,李商隐寄居洛氏亭时,两位表弟崔雍、崔衮正在长安城。这个看似普通的羁旅夜晚,却因思念化作中国诗歌史上最动人的生景现场。 首句“竹坞无尘水槛清”,以工笔画法勾勒出超现实的寂静。竹坞涤尽尘嚣,水槛澄澈如空,构建出形而上的洁净空间。第二句“相思迢递隔重城”,在空间拓铺学中完成诗意折叠。从洛氏亭到长安的物理距离,被扭曲成心理距离。那些真实的城墙与命运设置的障壁,在诗人笔下化作透明的思念介质。正如现代人面对视频通话的延迟,李商隐早已参透:真正的牵挂能穿透所有物质阻碍。 第三句“秋阴不散霜飞晚”,将天气现象升华为存在困境。弥漫天地间的秋阴是挥之不去的忧郁,“霜飞晚”是延迟的承诺。这种悬而未决的生命状态,恰似我们等待快递时不断刷新的物流信息,凝固成永恒的黄昏焦虑。绝句“留得枯荷听雨声”,完成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听觉转向。诗人故意留下的枯荷,实则是精心设计的声学装置。当雨滴与枯荷碰撞,自然声响转化为艺术媒介,物质衰败与瞬间动态在辩证法中达成和解。就像现代人用碎瓷片制作风铃,让残缺焕发新生。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建造了三重结构:作为容器的洛氏亭、作为媒介的枯荷、作为主体的感知。他提前10个世纪实践了环境艺术概念,将整个庭园变成沉浸式声效装置。雨声成为连接两个时空的音频桥梁,让长安城中的表弟们也能听见这份跨越空间的牵挂。 这首诗的当代性令人震撼。当我们今天在美术馆体验声音装置时,其实都在重复李商隐的审美实践。他用28个字预演了现代艺术中的贫穷艺术观念,利用现成物与自然力创造艺术世界。就像用落叶拼贴画作,诗人证明了最动人的创作,往往源于对日常事物的深度凝视。 如今重读这首诗,我们听见的不仅是晚秋的雨声,更是穿越千年的美学启蒙。当夕阳为圆明园断壁镀……#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诗 #诗词 #古诗词赏析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土豆1月前
李商隐有句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首诗堪称中国古典诗歌中“以残破为美”的巅峰之作。它来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让我们一同沉浸入他营造的意境之中。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境赏析 1. 洁净的孤寂(首句): “竹坞无尘水槛清”,开篇描绘了一个纤尘不染、临水而建的清幽亭榭。这极致的洁净与清幽,背后是一种无人迹的孤寂,为诗人的沉思与怀远设下了完美的舞台。 2. 阻隔的思念(次句): “相思迢递隔重城”,点明了诗的核心——思念。这思念并非触手可及,而是“迢递”(遥远)且被“重城”所隔。空间的阻隔感,加深了诗人内心的怅惘与无奈。 3. 凝滞的时令(第三句): “秋阴不散霜飞晚”,这是神来之笔。秋天的阴霾连日不散,连霜期都来得晚了。这不仅是天气描写,更是诗人心理的投射。“秋阴不散”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忧郁;“霜飞晚”则是一种等待的焦灼与时光凝滞的粘稠感,一切都悬而未决,沉闷压抑。 4. 残缺的慰藉(结句): 正是在这无边无际的阴郁与孤寂中,“留得枯荷听雨声” 登场了。 “留得”:二字充满侥幸与珍视。仿佛是这糟糕的秋阴,唯一做的一件好事,就是为我们“留下”了这些枯荷。 “枯荷”:不再是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景,而是衰败、残缺、生命的余烬。然而,在此刻,它的“残”恰恰成为了美的核心。 “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灵魂。如果只有枯荷,不过是静默的悲伤。但当冷雨敲打在干枯的荷叶上,那清脆、错落、甚至有些寂寥的声响,便瞬间激活了整个画面。这声音打破了死寂,成为了诗人长夜无眠中唯一的伴侣,一种凄清的美感便油然而生。 李商隐将一种负面的、衰败的意象(枯荷),置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秋阴、夜雨),让它转化成了精神的寄托与审美的对象。 情感的共鸣:那雨声,不再仅仅是雨声,它成了诗人内心相思、愁绪、人生况遇的敲击乐。每一滴雨,都敲打在他的心弦上。 哲学的升华:它告诉我们,美并不总与圆满和繁华相伴。在残缺、衰败和孤寂中,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倾听和感受的心,依然能发现一种深刻、持久、甚至更能触动灵魂的美。这是一种“向寂而求音”的东方智慧。#残荷之美 #残荷 #残荷余韵#原创视频 #我的抖音生活日记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70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