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马一赛8月前
古诗《凉州词》(王之涣)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边塞诗的典范。 作者与背景:王之涣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为人豪放不羁。凉州词原是汉代流行于凉州一带的曲调,唐代诗人常用此调作歌词。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仿佛与缭绕的白云相连,一座孤零零的城郭矗立在万仞高山之中 。 何必用羌笛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来埋怨春光难至呢?要知道,春风本来就吹不到这荒寒的玉门关 。 赏析: 首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诗人从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生动展现出黄河源远流长的态势,同时描绘出塞外原野空旷辽阔的景象,意境雄浑壮阔。 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画面主体是塞上孤城,以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为远大背景,“万仞山” 为近景 ,在山川的衬托下,凸显出这座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也暗示了征夫的存在。 第三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其所奏的《折杨柳》曲调,易勾起征夫离愁。玉门关外没有杨柳可折,征夫的苦闷和怨情自然流露。这里诗人以反问劝慰,体现出对将士的理解。 末句 “春风不度玉门关”:写边地苦寒,“春风” 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喻朝廷的关怀等,表明边塞与内地的巨大差异,饱含着征夫无限的乡思之情,也突出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 艺术特色:这首诗是七言绝句,诗句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有着悲而不失其壮的艺术风格。它既描绘了边关的荒凉与雄伟,又表达了守边将士强烈的思乡情怀,同时还委婉反映出他们深知责任重大的爱国热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主题思想: 此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既赞颂了戍边将士的坚韧,又揭示了战争带来的个体苦难。诗中“怨”与“不度”的冲突,折射出盛唐时代边疆扩张背后的隐痛:帝国的强盛以无数无名士卒的牺牲为代价,而他们的悲欢却湮没在历史的黄沙中。这种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与对家国矛盾的思考,使《凉州词》超越了单纯的边塞风光诗,成为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经典。清代学者王士禛将《凉州词》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其艺术魅力在于以简练语言包蕴复杂情感,既有壮美山河的豪情,又有对生命渺小的喟叹,完美诠释了盛唐边塞诗的雄浑与悲怆。#抖音创作者广告分成计划 #内容启发搜索 #抖音站外播放激励计划 #诗词 #诗词鉴赏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95
00:00 / 04: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0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异味5月前
大漠风沙,前途未卜;男儿壮酒,出塞一搏;举杯纵马、慷慨赴征。 《#前出塞九首》是 #唐代诗人 #杜甫 的一组 #边塞诗。这组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了其 #从军 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 其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其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其四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其五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迳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其九 从军十余年,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志四海,安可辞固穷?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