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自己,方见本心 我们总忙着用头脑思考、用自我定义,却忘了最珍贵的状态,藏在“放空”里。 佛陀说的“正确的头脑”,从不是思绪纷飞的热闹,而是思想沉寂后的“记得”。不是没了头脑,而是多了份清醒的觉知——吃饭时专注饭菜的香,工作时沉浸当下的事,睡觉时安心接纳黑暗,一举一动都带着清明,这便是不被杂念裹挟的“记得”。 而自我,常常是困住我们的孤岛。我们执着于“我想要”“我认为”“我不甘”,把自己和世界隔成两端。可当自我慢慢消融,不是失去了存在,而是终于与天地相融,像水滴汇入江海,不再孤单,只剩全然的自在。 南泉曾说,有个无法言传的教导:“它不是头脑,它不是佛,它不是东西。” 这便是“空”的智慧——不执着于想法,不执着于身份,不执着于任何标签。当我们放下这层层束缚,不再纠结“我是谁”“我要怎样”,反而能撞见最本真的自己。 生活里的烦恼,大多源于头脑的内耗和自我的执念。为没发生的事焦虑,为已过去的事懊悔,为别人的评价纠结,其实都是在给心灵套枷锁。试着偶尔“清空”自己:走路时感受风拂过皮肤,喝茶时细品茶汤的甘醇,哪怕只是静坐五分钟,让思绪歇一歇,让自我松一松。 当我们不再被头脑和自我绑架,那些曾被忽略的美好,会悄悄涌来——花朵的芬芳更真切,他人的善意更温暖,生活的肌理更清晰。这不是消极逃避,而是以更通透的姿态,拥抱真实的存在。 愿我们都能学会“放空”,放下多余的思绪,卸下沉重的自我,在清明的觉知里,遇见更自由、更丰盈的本心。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