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是庐山的古称,相传周时有匡氏兄弟七人在山上结草为庐,在此修道,周定王派人来访,他们早已离去,仅存草庐,因称“庐山”,亦名“匡庐”或“匡山”。宋时因避太祖赵匡胤匡字之讳,一度改称“康山”。庐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南,东邻鄱阳湖,北濒长江。据地理学家考察,它大约是7,000万年前由地壳强烈运动,导致断块突起所形成的地叠式块状山。它南北长约25 公里,宽约10公里,周围 250 余公里,略呈椭园形,最高的汉阳峰海拔 1,474米。 巍巍庐山,拔地飞峙,绝壁千仞,雄奇秀丽,冠绝一方故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庐山的奇峰峻岭大约有90余座,它们千姿百态,争绝斗险。上霄峰高摩天穹,双剑峰双刃插云,九叠屏天降翠嶂,犁头峰耕雾播云,龙首峰苍龙昂首,含鄱口势衔鄱湖,五老峰五翁并坐,好汉坡鸟道天梯,这些奇峰秀景各有形象,鬼斧神功,天然画图,蔚为观止。人们登临凌空矗立的汉阳峰顶,北望长江似带,南眺鄱阳如镜,头上日近天低,脚下云雾缭绕,羽化登仙之感便油然而生。 庐山不仅是一座峰奇景秀的风景名山,也是一座古迹般般,佛寺林立,人文荟萃的历史名山、佛教名山、文化名山。相传禹王疏九江,秦始皇南巡,都曾登临此山。从东晋南朝至唐宋,山中的寺庙多至几百所,有所谓“僧尼五百住庐峰”“庐阜招提三百所”之形容,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西林”“东林”“大林”三大名寺和“海会”“秀峰”“万松”“栖贤”“归宗”五大丛林。相传“仙人洞”景点即为唐吕洞宾修行之处,“白鹿升仙台”是明周颠和尚成仙之所,山麓的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与睢阳、石鼓、岳麓书院齐名,合称“天下四大书院”。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主持书院,在此讲学。历代文人墨客慕名登临者,有王羲之、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范仲淹、柳公权、黄庭坚、赵孟頫等等。他们在此或隐居或览胜或题诗或留字,使庐山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翰墨之府,文史之林。景点“羲之洞”即为王羲之隐居的遗迹,“醉石馆”即为陶渊明当年醉卧盘桓的地方。“九叠屏”下曾留有李白归隐之史痕。庐山南麓秀峰之下,宋、元、明、清几代书家的题刻星罗棋布,号称“九十九盘”之多,有高度的书法艺术价值。 庐山由于山高林密,江环湖绕,湿度大,雨量多,终年云雾弥漫,夏季凉爽宜人,七月份的平均温度为22.6℃,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盛暑至此旅游,松风肃爽,气润神清,夜宿山馆,云雾常自门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2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7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35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
00:00 / 0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