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句非常著名的中国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坏事做得太多,最终必定会自取灭亡。 详细解释 1. 字面意思: * 多行: 多次做,反复做。 * 不义:不道德、不正义的事情,坏事。 * 必:必定,必然。 * 自毙:自己倒下,自己灭亡。“毙”在这里指死亡、垮台、失败。 * 合起来: 反复做坏事,最终必定会导致自己垮台或灭亡。 2. 核心含义: * 这句成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作恶多端最终会招致自身的毁灭。 * 它强调了因果报应和恶有恶报的规律。坏事做得太多,积累的怨恨、反抗力量会越来越大,或者其行为本身就会触犯众怒、法律或天道,最终无法收场,自我毁灭。 * 它常常用来告诫人们不要为非作歹,因为罪恶的行径最终会反噬自身;也用来预示或评论那些作恶者的必然下场。 3. 出处典故(郑伯克段于鄢): 这个成语源于《左传》记载的郑庄公与其弟弟共叔段的故事。 * 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偏爱小儿子共叔段,多次请求郑庄公给共叔段封地。 * 共叔段得到封地后,不断扩张势力,修筑城墙,积聚粮草,训练军队,密谋造反。 * 大臣祭仲多次提醒郑庄公共叔段的行为很危险,建议及早制止。郑庄公却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意思:他做多了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暂且等着看吧。) * 后来,共叔段果然起兵叛乱,郑庄公早有准备,迅速出兵平叛,共叔段最终逃亡国外,自取灭亡。郑庄公的话应验了。 4. 现实意义: * 对作恶者的警示:警告那些为非作歹的人,不要以为作恶可以永远逍遥法外或得逞,积累的恶行终将导致自身的失败和毁灭。 * 对受害者的安慰:给遭受不公或欺凌的人以信念,相信正义终将得到伸张,作恶者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 对社会规律的揭示: 反映了社会运行中,违背道德、法律和正义的行为难以长久维持,最终会被反噬或清除的客观规律。 “多行不义必自毙”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作恶必遭报应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持续地、过度地做坏事,其行为本身就会埋下毁灭的种子,最终必然导致作恶者自身的垮台或灭亡。这既是一种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一种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洞察,具有强烈的警示和教育意义。#成语 #学习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4: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67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3
00:00 / 05: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7: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36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5: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2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4: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语故事 #历史故事 楚汉战争中,刘邦之所以能够以最初的劣势兵力,最终反败为胜,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是因为他拥有许多优秀的人才,特别是极具军事天才的韩信。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韩信先投奔项羽,没有受到重用,后又投奔刘邦,担任主管粮食的小官,仍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韩信十分郁闷。后来韩信犯了一件小错,由于怕受责罚,他便逃离了刘邦的部队。萧何曾经与韩信谈论过军事,对他的军事才能很是叹服,当他听说韩信逃跑后,甚至没向刘邦请示,便骑马出营将其追了回来。之后,萧何极力地向刘邦推荐,刘邦便拜韩信为“大将”。从此,韩信统帅汉军,攻城略地,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最终以十面埋伏之计逼死了项羽。汉朝建立后,刘邦封他为“楚王”。 西汉建立后的第十一年,大将陈豨谋反,刘邦亲自带兵征伐。陈豨的叛乱引起了西汉王室的警觉,他们担心其他将军也会步其后尘,特别是韩信,一旦他谋反,更是难对付。吕后(刘邦妻)决定设计除掉他。与丞相萧何商量后,吕后让萧何出面诱骗韩信入宫。萧何便来到韩信的封地对韩信说:“皇上已除掉了陈豨,各位大臣都要到宫中庆贺。”韩信想找借口推辞,但在萧何的强求之下,还是随着他来到了宫中。进宫之后,立即被吕后抓捕,并斩于长乐宫。韩信一生的成败都与萧何有关,所以后人说他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出处】 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自宋代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后用以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的意思。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