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11月17日路透电——中国五年规划措辞的细微调整,正释放人民币国际化的新信号。在此前的规划中,“人民币国际化”常与“审慎”并列出现,而在最新公布的2026—2030年规划纲要中,“审慎”被删除,显示政策态度将更为积极。不过,严格的资本管控意味着推进路径仍将是渐进式的。 尽管中国经济规模已达20万亿美元,但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影响仍有限。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人民币去年在全球交易量中位列第五,但占比已从2022年的7%提升至8.5%,受益于央行货币互换安排等政策支持。 贸易结算正成为人民币扩张的核心抓手。中国占全球贸易的15%,供应链影响力为推进本币结算提供了空间。近期,中国钢铁行业在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合同纠纷中,暂停购买其美元计价铁矿石,并自去年10月起要求未来30%以人民币结算,若落实将新增约390亿美元人民币交易。 这一趋势也出现在其他领域。荷兰芯片制造商 Nexperia 的中国子公司在母公司遭荷兰政府接管后,也推动交易改用人民币。据央行最新报告,去年已有12.4万亿元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占比达27%。 对于寻求降低美元依赖的国家,如巴西、俄罗斯,人民币结算愈发具有吸引力。北京强调无意挑战美元霸主地位,但凭借贸易规模与供应链优势,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正悄然扩大。#金融 #财经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5: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0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3
00:00 / 05: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未来5年,中国14亿人的命运将被一份文件彻底改写,而99%的人还浑然不知这份文件就是的“十五五”规划。 作为普通人看到这个消息的反应就是“哦,我知道了”,然后该干嘛干嘛。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份文件已经在暗中标好了每个人未来5年的发展轨迹一你的工资会不会涨、你的工作会不会丢、你买房的首付够不够、你的孩子能上什么学校,甚至你老了以后每个月能领多少养老金……所有这些看似由你自己决定的事,其实早就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安排好了。 这只手就是国家的五年规划。 很多人觉得五年规划是政府的事,跟老百姓没关系,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我给你看一个数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经过了14个五年规划,这个数字变成了2023年的39218元,翻了近800倍。你说这跟你有没有关系? 但这次出台的“十五五”规划,跟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为什么呢?因为支撑中国经济40年高速增长的三大引擎一土地财政、世界工厂、人口红利--全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新的引擎还没有完全启动。这种新旧转换的关键时刻,恰恰是财富重新分配的最佳窗口期。 第一层:中国经济的“印钞机”为什么不灵了? 过去20年,地方政府有一个绝招:左手从农民那里低价征地,右手高价卖给开发商,一进一出,利润率高达几十倍。202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8.7万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2%。这些钱用来干什么呢?修地铁、建学校、发工资、搞基建……可以说,你享受到的所有公共服务,一半以上都是靠卖地来支撑的。 但这个游戏现在玩不下去了。2023年,土地出让金已降到5.8万亿,比高峰期少了三分之一。表面原因是房子卖不动了(全国空置房够2亿人住),但深层原因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爆发了-地价推高房价,房价推高生活成本,生活成本推高用工成本,最后把实体经济压得没有生存空间。工厂倒闭、年轻人失业、没钱买房,房子更加卖不动,地方政府更缺钱……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所以,“十五五”规划必须找到新的“印钞机”。那在哪呢?两个字:产业--但不是传统产业,而是高附加值的新产业。比如,一个做芯片的企业,200个工程师一年纳的税,可能顶一个2万人的纺织厂。这就是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赚钱的逻辑彻底变了:以前是胆子大的赚钱(敢借钱的都买房,敢买房的都发了),以后是脑子好的赚钱(掌握核心技术的才能分到蛋糕)
00:00 / 05: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4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