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上新 | 《古诗文常用名句辞典》 《古诗文常用名句辞典》称得上是“应运而生”,用辞典的形式,集名句之大成。囊括众家,征引宏富,对沟通古今、促进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意义重大。选取的“名句”如精金美玉,关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关乎你我安身立命的生存原则。 ——北京大学 何九盈 《古诗文常用名句辞典》采集了近四千条名句,视野异常开阔,体例清晰,释义明确,明白好懂,适合广大读者。对如此大量的古诗文名句,力求简要解析,编写之勤勉令人钦佩。这本辞典的编纂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这无疑是件大好事。 ——北京四中 顾德希 编辑推荐: 选条经典,针对性强。精选常用中国古代名句约3900条,其中涵盖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600余条。 义类编排,系统学习。分8大类48小类,方便整体了解,系统阅读、学习、应用。 板块分明,精准实用。每句设置“出处”“通解”“赏析”板块,考辨出处,疏通句意,指导运用。 赏析精当,提升素养。辞典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思想感情,阐释文化哲理,难易适当,简练好懂,富有启发性。 贴合教材,服务学习。精选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600余条,紧扣教材讲解,补充背景知识。 直击考点,助力考试。梳理名句要点,辅助应对中高考理解性默写、古代诗歌阅读。 数智赋能,融合出版。开发了与纸书同步的数字版本和配套的汉语学习资源,方便读者按需分类,拓展学习内容。 内容简介: 中国古诗文名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是人们口语交际、书面表达时引用的重要素材,更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直接纽带。《古诗文常用名句辞典》精选古代名句约3900条,所涉文献上起先秦,下至晚清,涵盖经典文献、诗文名篇等。选条兼顾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之美。全书按意义类别编排,分为8大类48个小类。每句设“出处、通解、赏析”三部分清晰解读:“出处”除部分史书、诸子著作外,均标明朝代、作者及书名;“通解”简明易懂,采用直译与意译结合的方式;“赏析”包含文学形式鉴赏、思想主旨分析、名句所在古文献的背景介绍、相关典故及语用表达等,助力读者获得思想启迪与审美享受。本辞典既满足语文学习与写作需求,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瑰宝得以永续传承,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 #文脉里的中国 #商务印书馆 #文言文 #古代汉语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00:00 / 08: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94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嘉佳1周前
《礼·礼记·经解》 《礼记·经解》是《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论述儒家“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教育意义及其对社会教化的影响。该篇传统上被认为是孔子所述,由后世儒家学者整理而成。以下是其核心内容和思想概要: 核心主旨 《经解》开篇提出:“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强调通过观察民风民俗,可以反推一国所受的经典教育倾向。进而系统阐述六经的教育功能,同时指出过度偏重某经可能产生的流弊,最终归结于“礼”为治国安民的根本。 六经的教化作用与流弊 《诗》教 作用:培养温柔敦厚的人格。 流弊:若过度强调文辞而忽视实质,易导致愚拙(“《诗》之失,愚”)。 《书》教 作用:通达历史政事,知古今兴衰。 流弊:若过度追求记事真假之争,易使人虚伪造作(“《书》之失,诬”)。 《乐》教 作用:陶冶广博舒畅的胸襟。 流弊:若过度追求奢靡享乐,易导致放纵(“《乐》之失,奢”)。 《易》教 作用:洞察精微哲理,澄静心性。 流弊:若过度玄妙而脱离实际,易陷于迷信(“《易》之失,贼”)。 《礼》教 作用:规范行为,培养恭敬节俭的品德。 流弊:若过度繁琐拘泥,易流于形式主义(“《礼》之失,烦”)。 《春秋》教 作用:明辨是非,寓含微言大义。 流弊:若过度苛责贬斥,易引发混乱(“《春秋》之失,乱”)。 “礼”的根本地位 《经解》强调,“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石: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提出“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反之则为“无方之民”。 详细论述礼在君臣、朝聘、宗庙、乡里等场景中的实践,强调“君子慎始”,注重教化细节。 名句选摘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 思想意义 教育辩证观:指出经典教育的两面性,倡导中和之道。 礼治思想:将“礼”视为社会秩序与个人修养的根本准则。 儒家经典体系化:较早系统总结六经功能,对后世经学影响深远。 现代启示 《经解》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在于: 避免偏执一隅,需平衡知识传授与人格培养; 强调“礼”的精神内核(敬畏、秩序、仁爱)而非形式; 提醒教育者警惕过度专业化可能带来的弊端。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