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死绝恋到社会警示:我们该如何接住“坠落的心灵”? 2024年4月,深圳青年谢家振在社交平台发布绝笔信后离世,遗愿是与因双相情感障碍离世的妻子黄某合葬。岳母徐某含泪讲述:女婿三年来保留着女儿所有遗物,连牙刷都细心保存,最终却未能走出悲痛。这场“生死相随”的悲剧,引发全网唏嘘。但比眼泪更重要的,是透过悲剧表象审视社会深层症结。 首先,心理健康防线必须“前置化”。黄小姐的病例轨迹显示,从初中抑郁到成年双相障碍,十年间其家庭始终在“治疗-缓解-复发”中循环。当前我国每10万人仅有2.4名精神科医生,社区心理服务覆盖率不足15%,这使得多数患者只能依赖家庭自救。建议将心理筛查纳入中小学体检,在街道设立“情绪急救站”,用专业力量织密防护网。 其次,情感教育需破除“悲情叙事”。 谢家振打包遗物、求合葬等行为被网友称为“爱情范本”,但这种将深情等同于自我毁灭的价值观极具误导性。学校与社会应推广“创伤后成长”课程,教会公众用纪念墙、公益行动等健康方式延续爱意,而非困守遗物。 更重要的是重构社会支持系统。 谢家振离世前独自生活数月,同事邻居均未察觉异常,这说明城市化进程中人际纽带严重退化。可借鉴日本的“地域关怀员”制度,培训社区志愿者定期探访独居青年,用常态化关怀打破孤独壁垒。 此事不应止于一场感动,杭州市民自发在谢黄二人初遇地摆放鲜花的行为,已展现社会向善的力量。让我们以制度建设为盾,以人文关怀为矛,真正接住那些“坠落的心灵”。记住:预防永远比悼念更有价值。 ——阳光时空《热点瞭望》 #男子为亡妻殉情希望合葬 #谢家振 #殉情 #阳光时空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6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9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1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8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21
00:00 / 0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0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