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中国问天“空间站”。#大国重器中国空间站名为天宫(Tiangong),是我国自主建造的近地轨道空间实验室,也是继国际空间站后全球现役唯一完整空间站,2022年完成全面建造并进入运营阶段。 核心构成(“T”字基本构型) 1. 天和核心舱:空间站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长16.6米,包含节点舱、生活控制舱、资源舱三部分,提供航天员居住、实验基础支持,是连接其他舱段的核心枢纽。 2. 问天实验舱:侧重生命科学研究,搭载多个科学实验柜,可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领域实验,还具备出舱活动支持功能。 3. 梦天实验舱:聚焦微重力科学研究,配备货物气闸舱和科学实验柜,能实现舱外载荷自动进出舱,支持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实验。 4. 神舟载人飞船:负责航天员天地往返运输,可搭载3名航天员,兼具应急救援功能。 5. 天舟货运飞船:承担物资补给任务,包括食品、水、实验设备、推进剂等,完成补给后可执行空间试验或受控再入大气层。 关键特点与功能 - 自主可控:核心技术100%国产化,从舱体结构到关键设备均实现自主研发,摆脱对外依赖。 - 长期驻留: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设计寿命10年,可通过在轨维护延长使用年限。 - 多学科实验:配备23个科学实验柜,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空间天文、地球观测等多个领域,为全球科学家提供开放实验平台。 - 国际合作:已开展多国合作项目,如与欧空局、俄罗斯航天局等合作的实验,搭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实验设备,助力全球太空探索。 重要意义 天宫空间站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空间站时代”,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不仅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平台,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全球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中国空间站#火箭发射#上热搜 两个地球轨道空间站与天宫 目前地球轨道上只有两个空间站,运行数十年的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当然,天宫更新、更小,但不要被这一点迷惑。它的先进技术和高效设计不容小觑。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一到两年内,天宫将进行重大升级,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对空间站的看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完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CMS)成功完成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证明发射和安全返回航天员的能力。第二步是建造空间实验室,用于太空行走和与其他航天器对接。第三步是建造并维护长期空间站。 中国天宫的组装、特点与模块 2021年4月,中国发射天和模块,启动天宫空间站的组装。此后,他们定期通过天舟飞船运送货物,通过神舟飞船运送航天员。神舟是中国版的SpaceX载人龙飞船或波音星际客机。天和是第三代模块化空间站的第一个模块,支持三名航天员,设有生活空间、制导导航系统,并负责电力、推进和生命支持。该模块包括生活区、服务段和对接枢纽。生活区提供50立方米空间,比早期天宫一号的15立方米宽敞得多。内部有厨房、卫生间、消防系统、空气和温度控制系统、计算机、科学仪器和通信设备。空间站还配备一个大型机械臂,绰号“中国臂”,可以移动模块和货物。这个机械臂灵活性高,有七个运动自由度,工作方式类似于国际空间站上著名的加拿大机械臂2号。电力由两个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当空间站经过地球阴影时,电池板可以旋转追踪太阳。储存的能量维持所有设备运行。天舟货运飞船还为发动机补充燃料,发动机通过四个离子推进器帮助维持空间站轨道位置。到2022年下半年,中国完成了天宫的主体结构,增加了两个模块:7月发射的问天实验舱和10月发射的梦天实验舱。 这些模块完全组装后直接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每个模块都提供额外的实验空间,容纳二十多个科学实验架。天宫预计至少运行15年,将支持中国和国际的科学合作。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