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没办法说我的童年不幸福 我想拍一个视频。我想记录一下从小到大得到的所有娃娃。我开心又自豪地介绍着。直到选曲的时候听到钢琴声悠扬地响起。我恍惚。变速变调的声音不再像我,更像是,那个十年前幼小的孩子的声音。独自在家的孩子一个人热情地演绎着过家家的游戏,叽叽喳喳地向所有人介绍着她的朋友们。和一堆毛绒玩偶一起。 我不禁思考,人真的是会越长越成熟的生物吗? 自从上了高中,我越来越喜欢复制从前,重复小时候的记忆。我一边讨厌大人说我的不懂事,假装稳重,一边又逐渐放飞自我,干着最叛逆最幼稚最不敢想的事情,还自称之为勇敢。我想高中应该胆子大一点,我想试试上课睡觉,试试晚修逃课,试试顶撞老师,我想称之为勇敢。可我还是胆战心惊地做着这些。我发现我做不了规矩稳重的好学生,更做不了无法无天的坏孩子。 我并不听话,我只是一个懂事的胆小鬼。胆小鬼喜欢逃避,喜欢躲藏,喜欢沉默,喜欢静止。我喜欢做反向的冲锋。 高压的环境下人会回到儿时的样子保护自己,所以我每次心情不好,就会忍不住消费,买一大堆小说还有娃娃。我以为看书可以静心,我以为娃娃可以说话,我希望我能冷静下来,我希望谁能听我说说话。我可能永远也看不完书柜里的那些书,那一大堆娃娃也永远不可能开口说话,我只是不停地希望着,我只是不停地消费着,我到底在消费着什么呢?我的金钱,我的时间,还是我的童年? 越往后翻,不光是我,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大家都喜欢送我娃娃。我不清楚自己重复了多少句“这是送我的生日礼物”好像抱着这些娃娃,我又变小了多少岁。小孩子才喜欢娃娃。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所有的节日愿望都变的简单而统一,不知道送我什么好的话,就送我娃娃吧。我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娃娃,我越来越向着小时候的那个孩子靠近。小时候的我还是那么喜欢娃娃,还是那么三分钟热度,我们一起拥有了那么那么多的娃娃,可惜只有我记住了每一个娃娃的名字每一个娃娃的故事,而她,只需要记住自己拥有过娃娃就够了。 比起铺得床都放不下的玩偶抱枕,我更喜欢买小巧可爱的挂件,似乎只要藏进口袋里,塞进书包里,就再没人能将他们带走了。我只想拥有属于我的娃娃,我不在乎它是不是洋娃娃。 普通人的幸福在于,我可以拥有着平庸的富足。廉价的娃娃,换不廉价的爱,我好像不亏。 我得到了娃娃。 所以我好像没有办法说我的童年不幸福。 #童年玩具 #玩偶 #随笔
00:00 / 1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有些孩子,好像比我们小时候脆弱了。我们老家一个孩子因为考试没考好,被家长说了几句,就想不开。我们小时候可不是这样,被爹妈打骂了?太正常了!但为啥我们那会儿好像没啥事? 我总结了一下,关键啊,在于我们那时候,有一个天然的‘情绪缓冲带’。 记得吗?一挨骂,摔门就跑出去了。村头巷尾,喊上一嗓子,小伙伴全出来了。我们疯跑,我们玩泥巴,我们还会去找那个比我们大好几岁、懂得特别多的大哥哥,缠着他给我们讲故事。 在那个小小的社会里,被欺负了,有人给你撑腰;难过了,玩着玩着就忘了。甚至会有小伙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安慰你:‘别不高兴了,下次玩儿让你当大王!’ 可现在城里的很多孩子呢?他们被说教之后,门一关,面对的只有四面墙壁和一部手机。他们的情绪,没有一个可以奔跑、可以流出去的出口。所有的委屈、压力,都像一个一个‘情绪钩子’,挂在了心里,没人帮他取下来。钩子越挂越多,最后一件小事,可能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啊,真不是孩子变脆弱了,是他们缺少了我们那个可以‘疯跑’的缓冲带。我们做家长的,也许没法给他们一个我们那样的童年,但至少可以学着成为那个能帮他们取下‘情绪钩子’的人,而不是那个一直往上挂钩子的人。 ——你觉得呢?”#日常分享 #情绪缓冲 #情绪#育儿 #阅读打卡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4
00:00 / 1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