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1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5: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8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59
寒衣节:烧的是衣裳,暖的是根脉。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中国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据传起源于周代。它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上巳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鬼节”范畴。 农历十月初一恰是秋冬交替的节点,古人认为此时寒冬正式降临,阳间需添衣御寒,冥界亦会寒意渐浓。《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中就提及“幽冥之内,寒无衣、饥无食”,这份对亡魂处境的惦念,催生了寒衣节的核心习俗——送寒衣。人们祭祀时除了准备食物、香烛、纸钱等常规供品外,还会特别备有“冥衣”,焚烧冥衣时的烟火,被视作将阳间孝心转化为阴间暖意的媒介,让祖先灵魂得以安度寒冬。 这一习俗的背后,是道教“阴阳互通、天人感应”的核心观念。冥衣并非物理层面的衣物,而是承载着亲属愿力的能量载体,通过仪式转化为亡魂可享有的“阴禄”。道教将“孝道”列为修仙之基,《太平经》有言“人无孝悌,不能成仙”,寒衣节“事死如事生”的仪式,正是这种孝道伦理的世俗实践,既回报先祖养育之恩,也借追思沟通阴阳,求先祖灵脉护佑家族。 寒衣节的深意更藏在文化传承里。《诗经·豳风·七月》中“九月授衣”的古训,《礼记·月令》记载的十月祭祖习俗,印证着这个节日的千年根基。古人在此时不仅敬祖,也会“备冬衣、储冬粮”,将对先人的关怀与对现世的经营相融,体现“天人合一”的智慧。就像关汉卿在《远寄寒衣》中写的“寄去衣服牢收授,三般儿都有个因由”,每一件冥衣里都藏着说不尽的牵挂 。 民间关于寒衣节的谚语更藏着生活智慧,“十月初一晴,冬天雨雪多”“寒衣节雨淋淋,街上柴炭无人问”,古人借节日天气预判冬寒,规划生计。而“寒衣不上坟,上坟辱先人”的老话,实则暗藏现实考量:十月天干物燥,上坟烧纸易引山火,并非迷信禁忌,而是先人避险的智慧。 道教讲“生死同源”,寒衣节便是对这份理念的最好诠释。烧去的是冥衣,留下的是家族记忆;逝去的是亲人,延续的是精神血脉。这个节日教会我们:敬畏死亡,方能更懂珍惜生命;铭记先祖,方能更明自身根脉。 #家族根脉 #孝道 #送寒衣 #珍惜生命 #传统文化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23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木子悦4天前
天堂寒风起云间,父母登仙应裘煊。 遙知玉宫寒气起,孝祭寒衣向九泉。 凛冬已至,天冷添衣,慎终追远,怀念双亲。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是为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标志着严冬的到来,人们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也就是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 寒衣节的核心‘送衣服’,也是‘送牵挂,祝福亲人吃饱穿暖。 这习俗起源于周代,《礼记·月令》云:“是月也,天子始裘。”在周朝,天子要特地穿上冬日的衣袍,并昭告天下:凛冬已至,人间冬安。 岁暮天冷不胜寒,添加棉衣寄安暖。 慎终追远孝传统,遥寄哀思祈平安。 十月初一,迎冬祭祀授冬衣。不仅是迎接冬季的到来,更是在以一种慎重的心情来告诉世人:天冷了,要注意身体。 赋得新词【寒衣节寄寒衣】——悦 【1】诉衷情·十月初一 霜露满天黄草嵩,坟茔连荒冢。 寒霜露冻霜华,寒衣映泪容。 一张张,一片片,飞九重。 一陌纸钱,穿越阴阳,天堂无痛。 —————— 寒衣节,为天堂的亲人捎去寒衣,送去思念,缅怀亲人,愿双亲在另一个世界安好。同时带着美好的祈愿,祝愿我们在这尘世间,好好生活,珍惜当下,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2】点绛唇·捣衣 灰瓦新霜,欲寄寒衣徒自伤。 清癯端相,见看愁容长, 梦里回时,深秋寒意凉。 支枕怯,且拭清衣,夜阑更断肠。 —————— 一年一年的寒衣,一年一年的牵挂, 一生一世的想念,一生一世的记忆。 寒衣节,过的不是一个节日,而是一份心底的念想。 怀念亲人,怀念故友,愿人间的亲人,四季平安,健康无恙。2025-11-20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