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而已1月前
窦大夫祠北依烈石山,西南傍汾河,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而建的祭祀建筑,也是历代地方守臣及民间百姓的祈雨场所。 窦犨,字鸣犊,春秋末期晋国大夫,其玄祖窦孝直为周襄王时左大夫,曾祖窦仁成受封狼孟(今山西阳曲),窦氏世袭爵位定居于此。窦犨生活于晋定公时期,辅佐晋国正卿赵简子,因反对赵简子分晋意图被杀,他主张礼治教化,提出仁者爱人理念,其思想与孔子相通,被孔子誉为”晋国之贤大夫“。当时孔子准备赴晋谒见赵简子时,听说窦犨死于赵氏之手后回车返鲁,作琴曲《陬操》哀悼,留下“孔子回车”典故。 窦犨曾在封地阳曲修过水利,造福一方,宋代时,宋神宗加封其为英济侯,故有 “烈石神祠”“英济侯祠”和“窦大夫祠”三种称谓。 窦大夫祠创建年代不详,唐代已有记载,宋元丰八年(1085年)被汾水冲毁后北移重建,现存主体建筑为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建,局部保留宋、金风格,明清多次修缮。 窦大夫祠坐北朝南,整体建筑为砖、木、石结构,现存有乐楼、南殿(山门)、献殿、大殿、东西厢房等; 乐楼即戏台,为明代建筑,位于窦大夫祠山门外,与山门相对,是专门为窦犨唱戏所建。南殿南向面阔五间、北向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屋顶灰布筒瓦、覆盖琉璃剪边。山门两侧嵌元代琉璃团龙,柱网布列特殊,有元代建筑之特点。北向面阔三间,其檐柱施以元代惯用的减柱和移柱相结合的布列和构架手法,各间檐柱之间施大型阑额及普柏枋连接,柱、额用材硕大,与献殿风格一致。 献殿也称为“祭亭”,献殿建在方形台基之上,面阔、进深各一间,正方形,单檐九脊顶,琉璃剪边(明代),檐下斗棋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所施柱、额用材硕大,其额枋通间横跨16米之多,整体构筑浑厚气魄。献殿藻井为全木榫卯结构,八卦形制,无钉子加固,由木块层叠咬合而成,上层圆形、下层方形,象征“天圆地方”,中间楼阁寓意人间烟火,是元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大殿为“明三暗五”设计(外观三间、内观五间),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孔雀蓝琉璃瓦剪边、方心。七檀前廊式构架,柱头斗棋五铺作双下昴,补间二朵。大殿入口为元代木门,门板彩绘“二龙戏珠”图案,龙鳞沥粉堆金,历经七百余年仍严丝合缝,为国内罕见元代木构遗存。门内侧有铁铸“大元国至元十二年”题记,殿内供窦犨坐像一尊。 窦大夫祠建筑整体结构浑然质朴,构思独特,集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琉璃造型艺术及历史典故等为一体。#古建筑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3
00:00 / 0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6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9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