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2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93
难忘军旅10月前
#老山战役 #刘玉尊 在1984年7月,刘玉尊师长率领32师接替40师防御老山时,面临了特殊的作战环境。当时,为降低战场热度、缓和外界舆论,总部要求防御部队“不主动出击、不主动炮击”,并要求新闻单位“不主动宣传边境战事”。这一原则在执行过程中被细化为师里用炮要先向军炮兵指挥部请示,且使用85毫米口径以上炮需特别请示,每日使用炮弹不超过200发。这样的限制导致32师在作战时炮火反击不力,受制于敌,增加了官兵的无谓伤亡。刘玉尊师长对此深感痛心,并在向上级汇报时表达了不满和担忧,他说道:“战士在前方流的是血,不是水!”。这句话本意是体恤官兵,但传出后被错误解读,认为其有情绪,已提交的升职报告也因此被撤回。 1985年,中国军队进行了百万大裁军,32师也在其中。在裁军背景下,刘玉尊师长虽然战功赫赫,但未能获得提升。当军区主要首长征求他的意见,考虑让他先平调到省军区系统工作时,他坚决拒绝了,并明确要求转业回河北老家。刘玉尊师长是一个直爽、敢作敢当的军人,他在战场上治军严格,爱护战士,对战士的生命有着极高的尊重。这种性格使得他在面对不公和误解时,难以妥协和接受。 因此,在面临升职无望和裁军的双重压力下,他选择了转业回家乡。这既是他个人职业追求和性格特点的体现,也是对当时军队体制和个人命运的一种无奈选择。 刘玉尊师长转业的决定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职业精神,也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88
在我军辉煌战史中,昆明军区第11军32师师长刘玉尊的名字尤为耀眼。刘玉尊,河北滦南人士,生于1936年1月,1955年7月投身工作,毕业于北京军事学院。他从基层译电员起步,凭借不懈努力与杰出表现,逐步晋升。在云南省军区机要处参谋、机要团机要参谋、仪仗连连长等多个关键岗位上,都留下了他坚实的步伐。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担任96团参谋长,战后升任团长,继而又任副师长,于1983年5月荣升32师师长。 老山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在我昆明军区14军40师和11军31师成功收复老山、者阴山后,越军疯狂反扑。昆明军区原计划,若越军持续进攻,即由11军32师拔除越军在麻栗坡县董干镇边境的苗皇帝山据点。刘玉尊师长率领导团队秘密接近董干边境,实地勘察苗皇帝山,精心筹划作战方案。然而,越军也察觉到我方行动,调河宣省877团加强防御。计划突变,32师接军区命令,停止勘察苗皇帝山,转向马关地区集结,准备从老山方向协助14军作战。随后,“7.12”大战爆发,14军守备部队成功击退越军反扑。战后,11军率32师等部队开赴老山战区,转隶配属相关部队,于1984年8月4日接替14军老山地区防御任务。此时,总部的“三不主动”原则使32师陷入被动。但刘玉尊治军严谨、爱兵如子,深知防御作战中工事构筑的重要性,要求极高。面对政策问题,他多次向上级反映无果。军区副司令员前来听取汇报时,他振臂高呼“战士在前方流的是血,不是水”,这一呐喊震撼人心,也一度使上下级关系紧张。 作战期间,机要参谋出身的刘玉尊高度重视防奸保密工作。他深知这是战斗胜负的关键,制定详细保密规定,全师开展保密教育,层层落实责任。32师及配属部队一万多名官兵,在十多公里防线上坚守四个多月,前沿阵地与敌人交错,历经数百次战斗,保密工作滴水不漏。直至撤离,越军仍误以为对手是14军40师。如此保密工作,在我军历史上极为罕见,彰显了刘玉尊对部队纪律和作战细节的严格把控。32师进入阵地时正值雨季,暴雨成灾,山洪肆虐,阵地工事被毁,装备受损,敌人趁机炮击袭扰。面对双重困境,刘玉尊师长带领全师,展现出顽强战斗意志。暴雨首日,师团领导即赴一线视察灾情,迅速研讨措施。他们号召全师:左眼观灾情,右眼盯敌情,齐心协力,战胜双重敌人。(篇幅有限,后续待续)#军人故事#军人本色#铭记历史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0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